1、貴州省紫雲縣火花鄉落城村
落城村是貴州省紫雲縣火花鄉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該村把“發展火花水牛、重塑形象”為增加農民收入突破口,爭取了縣畜牧局的幫扶支持,另闢蹊徑,種草養牛,初見成效。落城村有著“天然溫室”的氣候優勢,土地資源豐富,牛群基礎廣,戶均3頭牛。但受傳統飼養習慣影響,加之火花冬季乾旱時間長,天然草根本無法在乾燥的土地上生長,無法滿足現有牛群食草的需要,致使火花水牛被人戲稱為“狗牛”,進不了市場,經濟效益低下。去年秋冬時節,該村在縣畜牧局的幫扶下,成立了種草養牛協會,利用良田沃土種植了“黑麥草”500畝,由於氣候適合,長勢良好,放眼望去綠油油一片。
草場豐盛,民眾養牛積極性有了大大提高,但由於傳統飼養方式,人畜共居造成環境衛生極差,為還一個“村容整潔”的落城村,如今縣畜牧局又幫扶該村興建“集中圈養”式牛圈8個,目前牛圈正在施工之中。待新牛圈竣工之後,局裡將無償為8戶示範戶購牛,並派專門技術員長期為廣大農民提供養牛技術指導。
2、山東省金鄉縣興隆鄉落城村
[luo cheng cun]轄孟莊、郝莊、東王莊、後王莊、前王莊、趙莊、李莊、張莊、落城集9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為孟莊。孟莊[meng zhuang]
位於縣城南12公里,距所屬鄉鎮駐地東4公里,村內南北街2條,東西街3條,63戶,240人,耕地面積420畝,主產大蒜、棉花、玉米、小麥、瓜菜。據《孟氏家譜》記載:明末清初,孟姓由金鄉城東孟莊遷此建村,以姓氏取名孟莊。
現有學校1處,衛生室1處。
郝莊[hao zhuang]
位於縣城南12公里,距所屬鄉鎮駐地東4公里,村內南北街7條,東西街4條,200戶,401人,耕地面積640畝,主產大蒜、棉花、玉米、小麥。明末清初郝姓建村,以姓氏取村名為郝莊至今。
東王莊[dong wang zhuang]
位於縣城南12公里,距所屬鄉鎮駐地東4公里,村內南北街0條,東西街1條,24戶,70人,耕地面積142畝,主產大蒜、棉花、玉米、小麥、瓜菜。據《王氏家譜》記載:清初王姓來此建村,因有前、後王莊,故以姓氏方位取名東王莊。
後王莊[hou wang zhuang]
位於縣城南12公里,距所屬鄉鎮駐地東4公里,村內南北街5條,東西街2條,59戶,252人,耕地面積600畝,主產大蒜、棉花、玉米、小麥。據《王氏家譜》記載:明朝末期王姓建村,以姓氏方位取名後王莊。
前王莊[qian wang zhuang]
位於縣城南12公里,距所屬鄉鎮駐地東4公里,村內南北街2條,東西街1條,13戶,42人,耕地面積115畝,主產大蒜、棉花、玉米、小麥。據《王氏家譜》記載:明朝末年,王姓來此建村,因後邊有後王莊,姑以姓氏方位取名前王莊至今。
趙莊[zhao zhuang]
位於縣城南12公里,距所屬鄉鎮駐地東4公里,村內南北街0條,東西街1條,1戶,5人,耕地面積8畝,主產大蒜、棉花、玉米、小麥、瓜菜。明末清初趙姓建村,以姓氏取村名為趙莊。有一古寺名“宏寺”,建毀於何年不詳,現有斷碑為證,留下很多傳說。
李莊[li zhuang]
位於縣城南12公里,距所屬鄉鎮駐地東4公里,村內南北街1條,東西街0條,1戶,1人,耕地面積2.8畝,主產大蒜、棉花、玉米、小麥。明末清初李姓建村,以姓氏取村名為李莊。
張莊[zhang zhuang]
位於縣城南12公里,距所屬鄉鎮駐地東4公里,村內南北街3條,東西街3條,60戶,230人,耕地面積310畝,主產大蒜、棉花、玉米、小麥。明末清初張姓建村,以姓氏取村名為張莊。
落城集[luo cheng ji]
位於縣城南12公里,距所屬鄉鎮駐地東4公里,村內南北街2條,東西街3條,93戶,256人,耕地面積453畝,主產大蒜、棉花、玉米、小麥、瓜菜。據《碑文》記載:明末清初,計畫在此修城一座,取名落城。相傳有一風水先生說:“此地沒有築建監獄的地方,此城修後必定凶多吉少”。修城計畫就此告吹,城池雖沒修成,但落下1個集市。故稱為落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