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概況
馬步鄉仙姑嶺楊氏,該支楊氏始祖楊伯僑,始祖楊伯僑七十二世孫楊思烈里居三遷來到萬載,思烈公即為萬載始祖;
始祖:楊伯僑(僑亦作橋):字文實,生於周安王五年甲申(前397年)十二月十四日酉時,壽82歲。周王念楊氏歷代功勳,敕命封為楊侯祖,贈名碩公;
楊伯僑十世孫:楊 震 東漢封太尉,其五子楊奉傳至今分有多個支派,本支係為楊奉直系;
楊伯僑七十一世孫:楊振萬生一子 楊思烈(萬載始祖,字紹謨,生嘉定元年九月十八,於宋寶佑六年八月十八日死,思烈公是從河南漯河來到廬陵吉水經宜陽(宜春)到萬載,初居丁田橫橋,元朝末年徒居縣城東安仁坊(今縣公安局旁);
萬載始祖:楊思烈生一子 楊佩玉(字楚珩,生宋紹定二年七月二十六辰時,於元至元二十九年五月十八日死);
思烈公一世孫:楊佩玉生二子 楊勛臣、彥臣(次子彥臣傳三世止);
五世孫,楊均崇生一子 楊景忠(生1347年,任萬載縣丞、通判,於在位期間遷入萬載縣城居住,現萬載縣公安局旁邊的楊家祠堂就是當時景忠所在地);
六世孫:楊景忠生三子 楊孟晨、孟升、孟鼎;
七世孫:楊孟晨生一子 楊玖吾;
七世孫:楊孟鼎生二子 楊玖佩、玖璋;
八世孫:楊玖吾生一子 楊寅山;
八世孫:楊玖佩生一子 楊寅冕;
八世孫:楊玖璋生二子 楊寅時、寅疏;
族譜記載
據族譜記載,自宋朝末年思烈公始祖來萬,迄今歷二十餘世,七百餘載,宋朝末年由廬陵吉水經宜陽(宜春)到萬載,初居丁田橫橋,元朝末年徒居縣城東安仁坊(今縣公安局旁),明末清初國家動亂,康熙甲寅以後,萬載始祖思烈公九世孫寅山公下聚灌潭至今三百餘年,寅山公生四子讓、試、澤、贊,寅山公堂兄堂弟寅冕生一子獻,寅時生一子思,寅疏生二子譜、譽,分成八房散居各地。
讓房:早在乾隆、道光、光緒年間即人丁單寡,至今下落不明,只知墓葬多在塗口、石歧、茶山垴一帶。
試房:除聚居灌潭茅屋裡、榨樹下以外,部分遷入縣城之南郊松樹尾,少部分遷之蘆州、上高一帶。
澤房:從乾隆年間譜見直到思烈公十五世孫,道光無續,光緒無繼,今四處尋找,毫無音響,不知散失何方。
贊房:自始至今終聚居廟下,少量在城郊三興、南昌市一帶。
獻房:初居城內,後遷到馬步鄉仙姑嶺等地(下有詳解)。
思房:散居嶺東,現外孫輝騰入繼居縣城內西門。
譜房:仍居城內,迄今只找到楊浩忠、浩大兄弟。
譽房:初居棗木橋,後遷宜春射鵬居住。
讓、澤兩房先代居載,待後世子孫來歸,兄弟團圓。
我族自思烈公來萬,歷經七百六十餘載,里居三遷,足跡更變,人丁散居不一,仍有待深究,特為序,使後之人有所知和當所為。
現將獻房詳解如下:
十世孫:楊獻生一子 楊梃(字和九,生明隆慶六年);
十五世孫:楊裕育(獻房六世孫)生三子楊大洪(1763年)、楊大潮(1757年)、楊大蘭(1752年),大概是1750年左右裕育公是從萬載縣城搬至離縣城三公里外的馬步鄉仙姑嶺定居;
十七世孫:楊光鳳(楊大洪三子)生七子 楊錫漢(生1853年)、楊錫程(生1848年)、楊錫旺(生1868年)、楊錫興(生1862年)、楊錫壽(生1857年)、楊錫敷(生1853年)、楊錫連(未成年就夭折),其中四子楊錫興因民國期間抗戰被迫離家去向廣州,剛去還有書信往來,之後由於各種原因就中斷聯繫,至今未聯繫上,其於幾個後人都還生活在仙姑嶺。
二十世孫:楊榮尊(楊錫漢-孫)生七子 楊炳洪(生1957年)、楊炳根(生1953年)、楊炳光(生1963年)、楊炳全(生1965年)、楊炳生(生1967年)、楊炳興(生1969年)、楊炳隆(生1973年),榮尊公 1927生,中共黨員,厲任原馬步鄉郭村村(仙姑嶺)支部副書記、書記,一生為郭村村(仙姑嶺)鄉親做好土地改革工作等,帶領鄉親走出貧窮,得到了鄉親們的一致好評,榮尊公七個兒子中長子炳根在宜春從商,創辦宜春市南廟竹木加工公司,為家鄉建設做出過貢獻;
二十世孫:楊榮喜(楊錫旺-孫)生二子 楊炳庚 楊炳?
二十二世孫、榮尊公嫡孫:炳洪長子楊勇(1984年生)任共青科技職業學院黨委委員、經管系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