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8號橋設計師,HMA設計公司董事,設計總監,日本一級建築師。人物對話
東方早報:8號橋設計改造方案最大的難點是什麼?萬谷建志:8號橋肯定不同於陸家嘴的甲級寫字樓,創意辦公不過於注重外表而是要找到內部的舒適感。對於8號橋來說,難點是空調的擺放,保溫功能也是原先的老廠房不具備的,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把建築頂層拿起來,加進了高科技的保溫層,再蓋上頂層,這樣就保留了項目原有的面貌,同時也適應了現代辦公的需求。
東方早報:現在上海創意園區數量眾多,很簡單的一種模式就是對老廠房簡單地改造後再貼上創意的標籤,你覺得創意園區的核心是什麼?8號橋這個項目最值得借鑑的地方有哪些?
萬谷建志:好的創意園區當然是軟體和硬體的結合體。如果建築本身就像外灘和新天地的建築一樣吸引人,操作起來會比較簡單,保留原來的外立面,撤掉廣告牌再加上好的照明效果就可以了。
但是大部分的建築並不具備先天的優勢,這就需要設計者能拿出獨特的創意並營造最舒適的辦公氛圍。8號橋的牆磚就是拿從舊房子上拆下來的青磚重新組合,並進行一番藝術處理,以凹凸相間的砌造方式突顯了牆面的紋理。
東方早報:從設計師的角度來看,國外是否有類似中國創意園區形式的物業?
萬谷建志:創意地產源於西方。20世紀40年代,LOFT首先在美國紐約出現——當地藝術家與設計師們常利用廢棄的工業廠房,嘗試構造各種生活方式,其間創作了諸多行為藝術,舉辦了作品展。最終,廠房成為當時最具個性、最前衛的地方。20世紀後期,LOFT逐漸演化成時尚的居住與工作方式,在全球廣為流傳。
東方早報:在你心中,上海比較好的創意產業園區有哪些?
萬谷建志:比較欣賞的幾個項目有1933老場坊、製造局一期、800秀。就拿1933老場坊來講,它的業主很幸運,建築本身就很優秀再加之占據北外灘得天獨厚的地段優勢。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像M50、海上海、田子坊等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創意園區,而更像一個藝術中心,但我個人還是很喜歡的。
東方早報:8號橋在上海創意園區中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成為時尚的一個新的風向標。但很多創意園區表示不希望做第二個8號橋,在你對其他創意項目的設計中,如何跳出8號橋的思維模式?
萬谷建志:創意園區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主要是很多運營者對創意產業理解片面。創意地產不單純是商業地產,而需要有一個完整的創意產業鏈,投入門檻肯定不能太低。因此在實際操作中,不能簡單地拷貝,而應因地制宜。
東方早報:目前有不少創意園區走的是專一化的道路,比如單純的運動空間、節能空間,而也有很多園區走綜合路線。你更認可哪一類設計理念?
萬谷建志:我做創意園區最大的目標就是能讓工作、生活、情趣三大核心元素緊密結合在一起,即便是專一的方向,其功能也肯定不是單一的。今後的創意園區將會更加開放,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希望項目的4個方位都是開放的,人們可以自由穿行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