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市革命烈士陵園

萍鄉市革命烈士陵園

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是紀念性革命博物館。位於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安源鎮,距萍鄉市城區6公里。前身是創辦於1956年的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遺址陳列室。1963年12月,更名為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1968年在安源牛形嶺山腰興建陳列館,該館座北朝南,占地面積200畝,建築面積3245平方米,陳列面積2400平方米。紀念館陳列大樓高24米,長100米,寬30米,系二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正中間建有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部徽,兩邊是紅色瓷磚組成的五星紅旗和大型有機玻璃火炬燈。大廳門口有6根用大理石砌成的方開型大柱,高約14米。館址擇地巍峨,建築雄偉,在蒼松翠柏芳草花卉襯托點綴之下,宛如公園,是一個典型的革命文物與自然景觀相結合的遊覽區。 1969年開放,改館名為“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動紀念館”。1972年9月,根據中共江西省委決定,恢復“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館名。1984年8月31日,鄧小平同志為"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手書館名。1985年12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為全省重點名勝區(點)。 該館基本陳列系統地介紹了1921年至193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安源路礦工人,開展罷工鬥爭、農民運動和武裝鬥爭,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歷史,八個展室共分六個單元:(一)三重壓迫下的路礦工人;(二)組織起來;(三)路礦工人大罷工;(四)“二·七”慘案後的堅持和發展;(五)工農聯合,支援北伐;(六)秋收起義,武裝割據。除了文字圖片和實物,還有《礦工苦》、《毛澤東去安源》、《大罷工》、《工農聯盟》、《奔向井岡山》等大型雕塑。介紹了1921~1930年安源工人運動的歷史,反映這個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優秀代表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陳潭秋等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安源工人運動具體實踐相結合,建立黨、團、工會組織,領導工人罷工,開展農民運動,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參加武裝鬥爭,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歷史過程。 該館藏品近千件,一級藏品約200件。其中有《安源旬刊》、工人消費合作社的股票和購物證。安源工人集體創作的長達1600多行的長篇敘事歌謠《勞工記》(手抄本),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是很珍貴的藏品。

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是紀念性革命博物館。位於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安源鎮,距萍鄉市城區6公里。前身是創辦於1956年的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遺址陳列室。1963年12月,更名為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1968年在安源牛形嶺山腰興建陳列館,該館座北朝南,占地面積200畝,建築面積3245平方米,陳列面積2400平方米。紀念館陳列大樓高24米,長100米,寬30米,系二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正中間建有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部徽,兩邊是紅色瓷磚組成的五星紅旗和大型有機玻璃火炬燈。大廳門口有6根用大理石砌成的方開型大柱,高約14米。館址擇地巍峨,建築雄偉,在蒼松翠柏芳草花卉襯托點綴之下,宛如公園,是一個典型的革命文物與自然景觀相結合的遊覽區。 1969年開放,改館名為“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動紀念館”。1972年9月,根據中共江西省委決定,恢復“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館名。1984年8月31日,鄧小平同志為"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手書館名。1985年12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為全省重點名勝區(點)。 該館基本陳列系統地介紹了1921年至193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安源路礦工人,開展罷工鬥爭、農民運動和武裝鬥爭,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歷史,八個展室共分六個單元:(一)三重壓迫下的路礦工人;(二)組織起來;(三)路礦工人大罷工;(四)“二·七”慘案後的堅持和發展;(五)工農聯合,支援北伐;(六)秋收起義,武裝割據。除了文字圖片和實物,還有《礦工苦》、《毛澤東去安源》、《大罷工》、《工農聯盟》、《奔向井岡山》等大型雕塑。介紹了1921~1930年安源工人運動的歷史,反映這個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優秀代表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陳潭秋等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安源工人運動具體實踐相結合,建立黨、團、工會組織,領導工人罷工,開展農民運動,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參加武裝鬥爭,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歷史過程。 該館藏品近千件,一級藏品約200件。其中有《安源旬刊》、工人消費合作社的股票和購物證。安源工人集體創作的長達1600多行的長篇敘事歌謠《勞工記》(手抄本),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是很珍貴的藏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