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小灣水電站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標誌性工程和“西電東送”戰略的骨幹電源點,位於雲南省南澗縣與鳳慶縣交界的瀾滄江中遊河段黑惠江匯入口下游1.5公里處,系瀾滄江中下遊河段兩庫八級梯級開發的第二級。電站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灌溉、攔沙及航運等綜合利用效益。小灣水電站總裝機容量420萬千瓦,安裝6台單機70萬千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年保證發電量190億千瓦時。電站壩高294.5米,為當年世界已建成的最高雙曲混凝土拱壩;水庫總庫容149.14億立方米,具有良好的多年調節性能。小灣電站工區狹窄、山高坡陡,地處高地震烈度區和土石流多發區,工程施工立體交叉作業,地質條件複雜,其建設難度在世界已建和在建水電工程中首屈一指。
建設歷程
電站從1999年6月開始籌建,2002年1月20日正式開工,2004年10月25日提前一年實現大江截流,2008年12月16日實現導流洞下閘蓄水,2009年9月25日投產首台機組,2010年8月22日機組全部投產。2011年全部建成,建設總工期為10年。小灣水電站具有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其建成後將使下游的漫灣、大朝山和景洪三個梯級電站的保證電力增加110萬千瓦,總發電量增加41億千瓦時,相當於不花一分錢就建成了一個百萬千瓦級的大電站。此外,由於小灣水庫巨大的調節能力,將使雲南省具有多年調節能力的水電裝機容量由15%上升至70%,大大扭轉了雲南電力系統長期以來存在的難以解決的“豐棄、枯緊”的被動局面。
為更好實施小灣水電站項目管理,華能瀾滄江水電有限公司於2003年3月正式成立了小灣建設公司,並於2005年1月更名為小灣水電工程建設管理局,全面負責電站現場的建設管理工作。
建設成就
(一)攻克300米級高拱壩的設計和施工小灣拱壩為目前世界在建的最高拱壩之一,修建在高地震裂度區,基岩峰值水平加速度、壩頂弧長、總水推力等數據,在世界拱壩建設中均居第一。拱壩的布置與體形受制於特定的地質地形條件、樞紐總布置以及壩基穩定,其體形設計要同時滿足施工期、正常運行期以及地震時的應力標準,難度很大。為此,除採用傳統的多拱梁法外,還引入厚殼單元法、有限單元法等,對拱壩體形進行最佳化,較好地解決了小灣拱壩體型設計的安全和經濟問題。對於目前水電施工規範中尚未涉及到的高拱壩壩踵開裂問題,採用國內外最新發展起來的多種分析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工程措施。
(二)解決了高水頭大流量泄洪消能難題
小灣水電站泄洪流量最高為每秒20745立方米,加之泄洪水流落差大,泄洪功率高達4600萬千瓦;壩址區內河谷狹窄,岸坡陡峻,泄洪消能區又位於壩肩抗力岩體範圍內,泄洪消能設施布置受到很大限制。為此,圍繞這些問題開展了大量的數值分析和模型試驗,採用壩身表、中孔及岸邊泄洪洞聯合泄洪的方式,確保樞紐泄洪安全;壩身泄洪按照縱向分層拉開、橫向單體擴散、空中對撞消能、總體分散歸槽的原則和方法,達到了理想的消能效果。
(三)成功開挖了超大型地下洞室群
小灣水電站地下引水發電系統規模宏大,主副廠房、主變室、尾水調壓室及閘門室平行布置,其中主廠房長323米,寬30.6米,最大高度82米,猶如30層樓高的地下宮殿,且中間沒有一根柱子,相當於挖出了一個100萬立方米的地下空間。施工中採用了大量工程措施穩定地下洞群岩壁,在國內外首次開展了帶模型機組的機電一體化水力過渡過程試驗研究等。對於這樣的地下洞室群開挖,小灣水電站是國內首次嘗試。
(四)700米高邊坡成功治穩
小灣電站樞紐區天然岸坡高達1000餘米,最終開挖邊坡高達600至700米,高邊坡問題突出。小灣電站人工處理邊坡之高、邊坡穩定條件之差、技術處理難度之大,在國內外水電建設乃至其他行業工程尚屬罕見。
(五)壩肩開挖堪稱“藝術品”
小灣電站壩肩槽建基面恰逢E4、E5蝕變帶和F11斷層,給預裂造孔和控制造孔精度造成極大困難。經過創新施工,小灣電站壩肩開挖槽面平整,半孔率達95%,施工質量受到專家高度肯定。工程院院士譚靖夷曾將小灣電站壩肩槽喻為“藝術品”。
(六)發電機組世界首屈一指
小灣電站安裝的水輪發電機組及金屬結構,具有“高、大、全”的特點,大孔口、高水頭閘門的的結構、抗震、抗氣蝕、大荷載支撐等問題,均為世界首屈一指。
所獲榮譽
2003年8月,榮獲中國華能集團公司防治“非典”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04年12月,評為第二屆雲南省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
2006年7月,榮獲“雲嶺先鋒”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6年12月,破格評為雲南省文明單位;
2007年1月,被集團黨組評為華能集團“四好”領導班子;
2007年4月,榮獲“雲南省“五一”勞動獎狀”;
2007年7月,評為全國“安康杯”競賽優勝企業;
2009年1月,評為第四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2010年1月,被集團公司授予“2009年度集團公司先進企業”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