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見識過人
華歆的家鄉高唐縣是舊齊國的著名都市,官吏們都喜歡遊走於大街拋頭露臉。華歆當時在縣衙為做吏,每當休假走出官府,就立刻回家,並緊閉大門。他議事論人平和客觀,從不曾詆毀傷害過他人。同郡人陶丘洪也是當時的名士,自認為比華歆更有真知灼見。
中平五年(188年),冀州刺史王芬與豪傑商議欲廢除漢靈帝另立新君,王芬曾暗中同華歆、陶丘洪商議,陶丘洪想參與期間,華歆制止說:“廢立皇帝這樣的大事,就連伊尹、霍光都感到困難。王芬性情粗疏沒有謀略,這事必定成功不了,不僅自己有殺身之禍,而且會禍及宗族。您不要參與!”陶丘洪聽從華歆的勸告退了出來。之後,王芬果然謀反失敗,從此陶丘洪才服氣了華歆的見識。
清正廉潔
華歆曾被推薦為孝廉,由朝遷授予郎中一職,但因病而辭職回家。漢靈帝死後,輔政的大將軍何進調河南鄭泰、穎川荀攸和華歆入京。中平六年(189年),華歆到洛陽後,被授以尚書郎之職。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將漢獻帝遷到長安時,華歆請求出任下圭令(任命公布後)稱病不去,從藍田翻過秦嶺去了南陽。
當時袁術在穰城,要留華歆幫他做事。華歆勸袁術發兵討伐董卓,但袁術沒有採納,華歆決定拋棄袁術另走他鄉,恰好漢獻帝派太傅馬日磾安撫關東(函谷關以東),馬日磾遂召華歆做掾屬。
他向東行到徐州之後,獻帝下詔任華歆為豫章太守。在太守任上,他為政清靜不煩擾百姓,所以官吏百姓很感激擁戴(以至於揚州刺史劉繇死了,整個揚州民眾共推華歆為刺史。華歆因為沒有皇命,赴任不是人臣的合適做法加以拒絕。但民眾竟在豫章太守府外守候了幾個月,最終還是被他婉言勸回)。孫策占領江東後,派遣虞翻前去說以利害 ,華歆知道孫策善於用兵,於是整理衣冠歡迎其到來。孫策知道華歆有德有才且年長於自己,故此待以上賓之禮。
孫策死後,曹操在官渡上書獻帝請召華歆至許昌任職。孫權不想讓華歆離開,華歆對孫權說:“您因為能遵奉皇帝之命,這才能與曹公結下友誼,但這份友誼還不牢固。讓我去那邊為您加深,豈不更好?今天您留我是養一個無用之物,這不是好辦法。”孫權聽了很高興,於是答應送他入京。聽說華歆度進京赴任,他的賓朋好友及昔日同事千餘人都趕來相送,並贈送了“數百金”的巨額錢物。華歆是來者不拒,暗中卻在贈金上作了標記。臨行之日,他把那些全擺出來,對送行者說道:“本來沒有拒絕諸位饋贈之心,所以收受的禮品很多。想著我這次是孤零零地腳踏車遠行,本來是無罪之身,但懷藏壁玉就有被殺的理由,望賓朋好友為我想一個萬全計策。”(誰也沒有保證他帶著沉重的金銀珍寶上路,而十分安全的計策),眾人只好收回原來的贈予,並佩服他高尚的品德。
華歆到京師後,被授任為議郎,兼司空軍事,後升任尚書,又轉升侍中,再代荀彧為尚書令(相當於副丞相)。曹操征討孫權時,奏請獻帝任命華歆為軍師。魏國建立後(曹操受九錫封為魏王),任御史大夫。
魏氏三公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位魏王,拜華歆為相國,安樂鄉侯。同年12月,曹丕代漢稱帝,華歆登壇主持受禪儀式,向曹丕獻上皇帝璽綬,其後,曹丕改相國為司徒。
華歆歷來很清廉,祿米及皇帝賞賜都振濟了親戚熟人,家中沒有百斤,更沒有十斗糧食的儲存。朝廷每每將罰沒為奴的青年女子賞賜給大臣,只有華歆不收留,而是將她們嫁人,曹丕為此嘆息不已,並下詔書說:“華司徒是國家難得的長者,其作為暗合天地之道,深得民眾之心呀。今天大官們都有豐盛佳肴,只有他是簡單的蔬菜佐飯,而很不計較。”故此,特別拿自己衣服賞賜華歆,並為他的妻子及家中男女做衣服。
當時,三府共同向皇帝提出建議:“推舉孝廉,原是以品德為標準的,不需要以儒家經典為內容進行考試。”而華歆以為“自喪亂以來,六經就沒有人再讀了,道德亦隨之淪喪,當務之急是重新提倡儒家學說,推崇以仁為核心的王道。制定官吏的選任標準,決定著國家的盛衰。今天舉孝廉不進行六經考試,恐怕讀書之風從此衰亡。假如有特別優秀或特別專長而六經知識短缺之人,可以作為特殊加以任用。所憂慮的是缺少這樣的特殊人才,不用擔心選不上來。”曹丕聽從了他的意見。
舉薦管寧
曹丕即位初期,下詔要求宮廷大臣向他舉薦獨行特立的隱士,華歆推舉了管寧,曹丕派車專門去迎接。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駕崩,皇太子曹叡即位,封華歆為博平候,增邑五百戶,與之前的累計為一千三百戶,並於同年十二月改任華歆為太尉,華歆稱病請求退休,願將太尉一職讓與管寧,魏明帝沒有同意。在設筵大會朝臣時,派散騎常侍繆襲持詔書宣喻華歆:“朕新接手這些煩雜事務,一日萬機,怕的是難分辨是非並做出錯誤的決斷。幸好有有德操的大臣們在朕左右,而您卻屢屢以病推辭。量主擇君,不肯做官,拋棄榮祿,不就其位者,古人的確曾有過,但周公、伊尹則不然。潔身自好為國家死節的事,是其他人應該做的,但我不敢讓您也那樣。您應該克服病痛的困擾參加朝會,施惠澤於朕。朕將讓凳子空著,站在筵席前,命文武百官同我一樣站著,必須等待您的到來,只有那時朕才能落座。”又給繆襲特別叮嚀:“必須在華歆起身赴會時,你才能回來。”華歆不得已,只好赴會。 當時太傅鍾繇有腿病,下拜起身不方便,而華歆也年老患病,所以上朝進見時都讓他們乘車坐轎,由衛士抬著上殿就坐。此後三公有疾病,就把這種做法當成了舊例。
疏陳止戰
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派曹真從子午道(關中至漢中的通道)進軍征伐蜀漢,皇帝車駕則向東來到許昌,華歆有機會見到魏明帝。對此,華歆大膽上疏分析天下政治形勢,提出了修文德的主張,他說:“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所以應該注重農業生產,安定百姓,如果大魏沒有饑寒的憂患,百姓沒有背井離鄉的心情,那樣天下才能治理好;如果真能做到聖賢的教化日日深入,那么遠方的人就會感懷威德,吳蜀之民也會歸附的。華歆認為,首先應留心治國聖道,征戰只能在不得已的時候使用。當時華歆言辭懇切,深深打動了魏明帝,且又恰逢秋季大雨,魏明帝終於聽從華歆建議,詔令曹真退兵。
太和五年(231年)正月,曹叡賜華歆物品、衣物,以示關心。
太和五年十二月戊午(232年1月30日),華歆逝世,享年七十五歲 ,諡號敬侯。起初,文帝從華歆的戶邑中分出一部分封給了華歆的弟弟華緝,封華緝做列侯。其子華表也世襲爵位,後來擔任了尚書。
人物評價
陳登:淵清玉潔,有禮有法,吾敬華子魚。
太史慈:華子魚良德也,然非籌略才,無他方規,自守而已。
孫策:府君年德名望,遠近所歸。
虞翻:竊聞明府與鄙郡故王府君齊名中州,海內所宗,雖在東垂,常懷瞻仰。
曹丕:①司徒,國之俊老,所與和陰陽理庶事也。② 此三公(鍾繇、華歆、王朗)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
曹植:清素寡慾,聰敏特達。存志太虛,安心玄妙。處平則以和養德,遭變則以斷蹈義。華太尉歆也。
陳群:若華公,可謂通而不泰,清而不介者矣。
曹叡:君深慮國計,朕甚嘉之。
嵇康:近諸葛孔明不迫元直(徐庶)以入蜀,華子魚不強幼安(管寧)以卿相,此可謂能相終始,真相知者也。
陳壽:鍾繇開達理乾,華歆清純德素,王朗文博富贍,誠皆一時之俊偉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
傅玄:華太尉積德居順。
華嶠:歆淡於財欲,前後寵賜,諸公莫及,然終不殖產業。
孫盛 :夫大雅之處世也,必先審隱顯之期,以定出處之分,否則括囊以保其身,泰則行義以達其道。歆既無夷、皓韜邈之風,又失王臣匪躬之操,故撓心於邪儒之說,交臂於陵肆之徒,位奪於一豎,節墮於當時。昔許、蔡失位,不得列於諸侯;州公實來,魯人以為賤恥。方之於歆,咎孰大焉!
陳普:拈起黃金日豈疑,斬關發壁復何為。遼東不洗巢由耳,痛切初年割席遲。
羅貫中:華歆當日逞凶謀,破壁生將母后收。助虐一朝添虎翼,罵名千載笑龍頭!
毛宗崗:以名士如華歆,而助操為惡至於如此之甚,原其初不過為榮利之心未忘也。拾金而觀之,利未忘也;見乘軒者而視之,榮未忘也。止此貪榮慕利之心,遂成其黨惡助虐之心。管幼安知割席分坐,殆逆料其後歟?
個人作品
據《全三國文》記載,華歆著有文集三十卷,已佚失。但其它的言論如《請敘鄭小同表》、《諫伐蜀疏》、《請受禪上言》、《奏討孫吳》還載於《全三國文》。
軼事典故
名士高風
華歆與鄭泰等同僚人從小路步行出武關(今陝西商南縣),在路上遇到一個老人獨行,
想要和他們一起避難,所有人都同情老人並同意讓他隨行,只有華歆說:“不可以,現在處在危險之中,無論禍福患害,都要講究一個‘義’字,現在無故接受一個外人,又不知他品行如何,現在接受了他,將來如果發生什麼事情,能中途拋棄他嗎?”但大家都不忍心拒絕老人,於是就帶他同行,走到半路上,這位老人掉到了井中,眾人都想拋棄他不管,只有華歆說:“既然當初接受了他,現在拋棄他不管是不仁義的。”於是,大家共同救出老人。對這件事,大家都稱讚華歆的仁德。
華王優劣
華歆王朗一起坐船逃難,有一個人想搭他們的船一起避難,華歆立刻表示為難。王朗說:“幸好船還寬敞,怎么不行呢?”後來賊兵追上來了,王朗想要丟下搭船的人。華歆說:“最初我對帶不帶他表示猶豫,正是考慮到這個情況。既然已經接受了他的請求,怎么能夠因為情況緊迫就把人家拋棄了呢?”於是繼續帶著那人一起逃跑。世人便根據這件事來評定華歆王朗的品行優劣。
割席分坐
管寧和華歆原本是好友。剛開始,兩人一起在園中鋤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寧依舊揮鋤,就像看到瓦石一樣。華歆卻揀起來,瞥見管寧的臉色,於是又扔了金子離開。倆人還曾坐在一張席上讀書,有人乘華車經過門前,管寧像往常一樣讀書,華歆卻丟下書,出去觀望。管寧就把蓆子割開,和華歆分席而坐,並對華歆說:“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親屬成員
妻妾
滕氏,正室 。
駱統母,側室 。
子
華表,字偉容,華歆長子。
華博,華歆次子。
華周,華歆幼子。
華炳,字偉明,魏侍御史,夫人任氏 。
孫子
華廙,字長駿,華表長子。
華岑,華表次子。
華嶠,字叔駿,華表三子。
華鑒,華表四子。
華澹,字玄駿,華表五子。
華簡,華表六子。
華衍,字長胄,華炳之子,華酆、華璣、華苕、華芳之父。侍御史、安鄉亭侯,夫人劉氏 。
曾孫
華混,字敬倫,華廙長子。
華薈,字敬叔,華廙次子。
華恆,字敬則,華廙幼子。
華頤,華嶠長子。
華徹,華嶠次子。
華暢,華嶠幼子。
華軼,華澹子,晉江州刺史。
華酆,字敬始,華衍長子,曾為豫章王司馬熾文學、安鄉亭侯 。
華璣,字敬珩,華衍次子,曾任西安令 。
華苕,字宣華,華衍長女,嫁給了穎川荀泰章(即荀組) 。
華芳,字敬華,華衍次女,王浚(字彭祖)之妻,生子王胄(字道世,博陵世子)、王裔(字道賢),年三十七薨 。
玄孫
華陶,華混之子。
墓址紀念
高唐固河北三華里有一村莊叫大華莊,該莊西北現存一古墓,封土高3米,直徑7米,封土頂部有一透洞,藉此可觀墓室。此墓為磚石結構,圓形拱頂壓在平面為八角形的墓牆之上。《高唐縣誌》記載此為三國時期魏臣華歆之墓,當地的華姓家族也輩輩相傳認定此為祖墳。
藝術形象
民間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華歆被描寫成一個趨炎附勢、助紂為虐的政客。
起初華歆為豫章太守,在孫策崛起江東之際降於孫策麾下,但一直到孫權時皆未獲得明顯的重用。赤壁之戰後,孫權採用顧雍之策,企圖製造劉備與曹操之間的矛盾以坐享漁翁之利,於是派遣“曹操敬慕者”的華歆為使,北上晉見丞相曹操。使命完成後,華歆隨即被曹操任命為大理寺卿,留在朝廷,自此變成曹操的幕臣。
由於曹操擅權凌上,漢獻帝與妻子伏皇后欲藉岳父伏完之力誅殺曹操,但事跡敗露,華歆率兵入宮搜捕伏皇后,在牆壁夾層中找到伏皇后,並親自動手揪後頭髻拖出,拏見曹操並處死(事實上入宮搜伏皇后並揪其發一事,三國志武帝記中,裴注有引注曹瞞傳提到此事,此一記載在維基文庫中的三國志中也能見到)。數年後,曹操病逝鄴郡,群臣還在議論世子曹丕如何繼任之時,華歆便急急自許昌趕來,並拿出漢獻帝的詔命,確立曹丕繼任的法統正當性。華歆之所以能如此神速,原來是因為華歆早料到會有此事,所以自行草詔,並威逼漢獻帝追認。華歆也由於此功,成為新王曹丕的親信,繼續留在權力核心。又當曹丕欲篡漢自立的時候,華歆深諳曹丕恐懼顧慮世間的罵名,於是擔綱扮演逼宮的黑臉主角,強逼漢獻帝禪位給曹丕,成為曹魏開國的大功臣。
在京劇《白逼宮》中,漢獻帝劉協幽居深宮,皇位不保,乃與伏後商議,草就血詔,囑其父密圖漢賊,曹操獲悉,帶劍入宮,杖斃伏後,毒殺其子。這齣戲川劇的名稱叫《血帶詔》,而湘劇的名稱直接就叫《華歆逼宮》。劇中曹操派華歆“勒兵入宮”收捕伏皇后,華歆進宮後“壞戶發壁,牽後出”,將其毒死,還把她所生的兩個小皇子殺死,皇后兄弟及親族死者甚多。
作為戲劇人物的華歆還出現在京劇《受禪台》(又名《獻帝讓位》)中,劇中的漢獻帝劉協,掛白須,著素衣、手捧玉璽,滿懷喪國之痛,唱腔悽慘;太尉華歆,金冠玉帶,翎羽高挑,按劍逼帝,揮來使去。
影視形象
年份 | 電視劇/電影 | 飾演者 |
1994 | 《三國演義》 | 宋戈 |
秦寶林 | ||
1996 | 《三國英雄傳之關公》 | 陳臨 |
1994 | 《新洛神》 | 闞水源 |
1999 | 《一代梟雄曹操》 | 張振寰 |
2002 | 《洛神》 | 蕭亮 |
2004 | 《武聖關公》 | 史佳定 |
2010 | 《三國》 | 張喜前 |
2013 | 《新洛神》 | 李槐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