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亭縣[上海市舊縣]

華亭縣[上海市舊縣]

華亭縣為松江府治所,主體在今上海市松江區,民國3年改松江縣,1998年松江撤縣設區。

歷史沿革

明清松江府附屬上海縣城 明清松江府附屬上海縣城

唐天寶十年(751年),吳郡太守趙居貞奏劃崑山南境、嘉興東境、海鹽北境,置華亭縣(華亭名稱由來,初見於《三國志·吳志》中記: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吳孫權封右都督陸遜為華亭侯。華亭是當時由拳縣東境一個亭,故址在今松江境內)。唐乾元二年(759年),改吳郡為蘇州,隸浙江西道。華亭縣屬蘇州。

唐末,農民大起義。廣明元年(880年),王騰據華亭反唐。騰敗後,華亭以蘇州屬縣,或為浙西所有。至乾寧四年(897年),錢鏐遣部將顧全武拔華亭。自此,地屬吳越國。

五代吳越王錢鏐寶大元年(924年),置開元府於嘉興,華亭縣隸開元府。後唐長興三年(932年),吳越王錢元瓘廢開元府,華亭縣隸中吳軍(蘇州)。後晉天福五年(940年)(一說奏請在三年,敕置在五年),錢元瓘設秀州於嘉興,華亭縣改隸秀州。

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升秀州為嘉興府,華亭縣屬嘉興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華亭縣為華亭府,領華亭縣。一年後,華亭府改名松江府(松江名稱以境內有吳松江得名。吳松江最早見於《後漢書·左慈傳》,本謂吳地松江,至宋始稱吳松江,明、清作吳淞江)。至元二十九年,分華亭縣東北境置上海縣,屬松江府。泰定三年(1326年),罷松江府,華亭縣改屬嘉興路,隸江浙行省;而設都水庸田使司於原松江府治。天曆元年(1328年),罷都水庸田使司,復置松江府,華亭縣仍隸松江府。

元華亭縣東西一百五里,南北一百十六里;東至烏泥涇四十五里,西至楓涇六十里,南至金山十里,北至簳山三十六里。

明代華亭縣東西七十八里,南北一百二十六里,東至上海縣語兒涇十八里到上海縣九十里,至蘇州府長洲縣界六十里,到吳縣一百二十里,南至海七十二里到海無際,北至上海縣唐行鎮,五十四里;到崑山縣一百三十里,東南到青村千戶所一百一十里,西南到嘉興府一百二十里,北到上海縣九十里。松江府華亭縣管八個鄉(風涇鄉,胥浦鄉,仙山鄉,雲間鄉,白沙鄉,華亭鄉,集賢鄉,修竹鄉),保二十四,區六十三,圖八百二十。元上海縣有五鄉、 保二十六、 區五十四、圖六百十四。總有十三鄉五十保。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華亭、上海兩縣部分土地,建青浦縣,設治青龍鎮。

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分華亭縣西北部建婁縣,隸松江府。初設治於府城西水次倉,後移入府城,與華亭同為附郭縣。雍正二年(1724年),兩江總督查弼納以蘇、松大縣難治,奏請分縣,分華亭縣東南境白沙鄉和雲間鄉建奉賢縣;分婁縣的胥浦鄉及華亭縣西南一部分建金山縣。次年核准,雍正四年正式分治。

民國元年(1912年),撤松江府,華亭、婁縣合併為華亭縣,歸江蘇省管轄。

松江

華亭縣[上海市舊縣] 華亭縣[上海市舊縣]

民國3年因與甘肅省華亭縣同名,改名松江縣。

1958年,松江劃歸上海市。

1998年,松江撤縣設區,成為上海郊區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