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菩薩蠻
荒雞再咽天難曉 ,星榆落盡秋將老 。氈幕繞牛羊 ,敲冰飲酪漿 。
山程兼水宿,漏點清鉦續 。正是夢回時,擁衾無限思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菩薩蠻: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重疊金》《花溪碧》,雙調四十四字,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
②荒雞:古人將三更以前啼鳴之雞稱為荒雞,認為荒雞叫則戰事生。蘇軾《召還至都門先寄子由》:“荒雞號月未三更,客夢還家得俄頃。”
咽(yè):聲音滯澀.多用於形容悲切。
③星榆 :形容樹木繁多。榆,白榆樹。劉憲《登驪山高頂寓目應制詩》:“直城如斗柄,宮樹似星榆。”
④氈(zhān)幕:就是用氈做成的帳幕。
⑤酪(lào)漿:酪是指牛羊等動物的乳汁,漿是指酒類液體,合稱為奶酒。
⑥“漏點”句 :指清脆的鉦鼓聲接續著漏壺的點滴聲,意謂行役勞苦,夜以繼日,不停地賓士道路。
鉦(zhēng):鉦鼓,古代軍中樂器,行軍時敲擊,用以節制步伐。《詩經·小稚,采芭》:“方叔率止,征人伐鼓。”
⑦擁衾:即擁被,謂人以被裹護下體,半臥著。
白話譯文
荒雞再次啼鳴,天色仿佛難以破曉.白榆樹的樹葉已經落盡,時節將要由秋季轉入冬季了。氈帳四周有牛羊環繞,人們喝的是敲碎的冰塊化作的水和牛羊的乳汁。
一路上跋山涉水,漏壺聲與鉦聲交參連續。本是午夜夢酣之時,卻無法入睡,夢醒後擁著被子,陷入對家的無限思念。
創作背景
詞或當作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秋,寫行役塞外之風塵僕僕。荒雞報曉,群星落盡,旅人匆匆踏上征途。牛羊遍野,氈幕朵朵,倚岸敲冰,肉為食兮酪為漿,儘是異域風味。山一程.水一程,滿身疲憊。午夜夢回,勾起無限鄉思。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邊塞行役中的基本生活以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上片皆出以景語,而景物無不悽然關情。 “荒雞”既點出時間又指出事因,一個“荒”字起頭便定了悲悽的基調。而雞鳴”再咽”表明當事人是輾轉難眠,“咽”更添了淒涼之感。“星榆落盡秋將老”,星壤一樣繁盛的白榆樹也落盡了葉子,秋天都要過去,天地只是肅穆而荒涼了,過幾日牛羊也要用氈圍成圈幕了,連飲食酪漿都怕要敲碎冰塊才行。後兩句既寫北方冬天的酷寒,又為下片寫行役之苦作鋪墊。整個色彩基調由淒清入荒涼,再進入一種肅殺的境地。讓人不禁想像北方冬天戰鼓累累,大地一片蕭索的場景,頓覺寒氣襲來。簡單幾句景物描寫,卻寫出了無限淒楚之情。納蘭始終是婉約派,詞總是寫得含蓄動人。上片雖沒有明寫邊關和塞外寒冬,卻讓人聯想到了唐邊塞詩人岑參那首最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瀚海闌乾百丈冰,愁雲慘澹萬里凝”,冬日的塞外寒苦便呈現在眼前,那難消的行愁實在理由足夠。
下片寫行止無定,夜以繼日,唯夢中可暫得安慰,但好夢又不成,只剩有無限的苦思了。“山程兼水宿,漏點清鉦續”句無疑讓人想到那首《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同樣的跋山涉水風雨兼程,同樣的夜宿無眠悵惘寂寞。“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好一首《長相思》,是說不盡的相思擾人清夢,還是那風雪聲聒碎了“鄉心“。此刻“正是夢回時”,卻“擁衾無限思”,又是一番好夢難成,那唯一的安慰也沒了。
從全詞看,納蘭這首詞充滿了溫婉柔美的韻致,豪邁中透露著淒涼。
名家點評
現代學者黃天驥《納蘭性德和他的詞》:“這詞寫征人行軍露宿,午夜夢回的心情。詞的最後才點出‘思’字,但通篇所寫邊塞夜深荒漠的景色,都是為了襯托征人的‘無限思’。”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