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談/幽夢影

書名《菜根譚》,取自宋儒汪革語:「人就咬得菜根,則百事可成。 《菜根譚》成書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 總的來說,《菜根譚》反映了明代知識分子佛、儒、道三教合一的思想。

內容介紹

《菜根譚》是明代的一部語錄體著作。著者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籍貫不詳。根據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蹤》,我們得知他早年熱中於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洗心禮佛。萬曆三十年(1603)前後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帶,潛心著述。與袁黃、馮夢楨等人有所交往。
書名《菜根譚》,取自宋儒汪革語:「人就咬得菜根,則百事可成。」意思是說,一個人只要就夠堅強地適應清貧的生活,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有所成就。明于孔兼在為《菜根譚》寫的(題詞)中,進一步闡述道:「『譚』」以『根譚』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又引用洪應明的話說:「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阨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于氏的解釋,增加了這樣一層含意,即一個人面對厄運,必須堅定自己的操守,奮發努力,辛勤培植與澆灌自己的理想。乾隆間署名三山病夫通理的(重刊菜根譚序)則說:「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並引月古語「性定菜根香」,說明只有心性澹怕沉靜的人,纔能領會其中的旨意。
《菜根譚》成書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它並未受到足夠的重視,清乾隆間編纂《四庫全書》,連「存目」都未收入。但是近年來,一股《菜根譚》熱風行於海內外,人們將其與《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等書一起視作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這是出於何種原因呢?對此,本文作一簡略的分析。
洪應明生活的年代,明朝已全面走向衰敗,這不僅表現在朝綱廢弛,吏治黑暗上,整個社會、文化也呈現江河日下之勢,這一點從稍前於《菜根譚》問世的《金瓶梅》中已可見一斑。一些有見識的知識分子,在經歷了仕途的風波挫折之後,紛紛退隱江湖。他們既不願意與當權者同流合污,也不願意違心迎合鄙瑣的社會風氣,於是,表現隱者高逸超脫情懷的作品大量出現,《菜根譚》就是其中的代表。
總的來說,《菜根譚》反映了明代知識分子佛、儒、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或者說,是著者揉合了儒家中庸之道、釋家出世思想和道教無為思想,結合自身體驗,形成的一套出世人世的法則。
《幽夢影》清代文學家張潮著的隨筆體格言小品文集。張潮,字來山,號心齋、仲子,安徽歙縣人,生於清順治 八年(1650年),曾著有《花影詞》、《心齋聊復集》、《幽夢影》等書,其中以《幽夢影》最聞名。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文學家章衣萍在徽州用重金購買了同鄉張潮的《幽夢影》抄本,林語堂看後也很喜歡這本書。隨後章衣萍將此書校點後交上海中央書店出版社出版。

作品目錄

一、菜根談
《菜根談》導讀
題詞

修省
應酬
評議
閒適
概論
二、幽夢影
《幽夢影》導讀
題詞(余懷)
小序(孫致彌)
小序(石龐)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