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贈對象
莒光獎章於民國60年(1971年)07月12日修訂《陸海空獎勵條例》時設定、頒發,具體的頒發標準為:
一、發明或改良新兵器、新裝備經試驗合格對軍隊戰力有貢獻者。
二、對國外不易進口之軍用物資原料,而在國內自行研究成功經試用合格者。
三、對國防建設發展,治軍要政能創意改新,周詳計畫,經建議採納實施成效卓著者。
四、對軍用器材或裝備之保管方法修護技術,有創意改良,而節省大量公帑,貢獻卓著者。
五、廢物利用或愛惜公物因而能節省大量公帑,貢獻卓著者。
六、革新業務或創新制度,經全軍採納實施者。
七、綜理精密計畫周詳,對國防軍事建設有重大貢獻者。
八、其他所任職務著有政績、勞績,足資矜式者。
獎章等級
莒光獎章分為甲種和乙種兩級,每種又分為一等和二等。甲種頒給校級以上軍官,乙種頒給尉級以下官兵,初次頒二等,再次頒一等。並依需要以星加綴。
莒光獎章於著軍禮服時,以襟綬佩於左襟;著軍常服時,得佩帶獎表。與他種獎章並佩時,其位置在忠貞獎章之左,抗戰勝利獎章之右。
歷史典故
莒(jǔ,三聲)是一個地名,即戰國時的莒城(今山東省莒縣)。戰國時代後期,齊國人田單,在齊國遭受燕國大舉進攻,只剩下莒城和即墨兩座孤城時,在莒城立齊愍王的兒子法章為襄王,召齊民抗燕。襄王率軍守莒城;田單率軍守即墨。與燕國大軍僵持一年,後來終於抓住戰機,在即墨以火牛陣大破燕軍,讓齊國成功復國。 歷史上,蔣中正先生在1952年01月視察金門島時,曾為守島部隊題詞“毋忘在莒”四個字,以示鼓勵和誡勉,後來這個題詞還被鐫刻在了金門島上最高的太武山的石壁上;同年,該島上修建了“莒光樓”,樓內掛有匾額“毋忘在莒”,現在已經成為一個旅遊景點。“毋忘在莒”也是一個成語,大意是“千萬不要忘本”。典故出於《呂氏春秋·直諫》:“使公毋忘出奔於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