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仙人洞自然保護區的前身為國營莊河縣仙人洞林場,始建於1958年,此前為1957年建立的轉湘湖森林經營所。
1981年9月,經遼寧省人民政府(遼政發[1981] 262號)批准,建立了省級自然保護區,與國營莊河縣仙人洞林場合署辦公,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1989年11月,國營莊河縣仙人洞林場與保護區分離,更名為國營莊河縣林場,保護區負責現轄區範圍內的國有林保護、管理和科研、多種經營等工作,國營莊河縣林場負責分布在全縣27個鄉鎮113塊小片國有林的經營管理工作。
1992年10月,經國務院(國函 [1992] 166號)批准,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6年11月,遼寧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遼寧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正式組建(正處級事業單位)。
1999年4月,為加強保護、科學管理,莊河市政府將冰峪省級旅遊度假區交由遼寧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統一管理。
2000年1月,保護區所在地仙人洞鎮與遼寧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合併,成立了遼寧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
2002年9月,遼寧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撤銷,仙人洞鎮與保護區分離,恢復建制(原仙人洞鎮與三架山鄉合併成立仙人洞鎮),遼寧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恢復1999年的管理體制。同時,為了加強旅遊管理工作,成立了冰峪省級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正科級事業單位),隸屬於遼寧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2004年4月,莊河市政府將仙人洞保護區旅遊經營權轉讓給大連華豐家俱有限公司,至此遼寧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退出旅遊經營工作,承擔著全區的資源保護、科研、建設、旅遊監管等工作。
2008年8月,經遼寧省人事廳(遼人[2008]149號批准,遼寧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為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同年12月,經大連市機構編制委員會(大編辦發[2008]23號)批准,將遼寧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更名為遼寧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遼寧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遼寧省大連市東北部,南瀕黃海,北靠千山,距大連市160km,距丹東市150km,地理座標為東經122°53′24″~123°03′30″,北緯39°54′00″~40°03′00″,經營管理總面積3574.7公頃。
•遼寧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質地貌
•仙人洞保護區的地層屬華北地層區遼東分 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區遼南小區。區內裸露的地層主要是元古界前震旦系和部分新生界第四系地層。其中,以前震旦系遼河群的榆樹砬子組構成本區地層骨架。山地系由前震旦紀的石英岩、夾絹雲母石英片岩和變質砂質岩形成的峰林、山巒、幽谷、岩柱、洞穴、孤石、懸崖地貌景觀,壯觀奇特,類型齊全,是國內少見而又不可多得的石英岩峰林地貌及冰川地貌。
水文
•保護區內有莊河水系和英那河水系,境內集水面積20.5KM2。英那河、小峪河流經全區,年平均徑流總量11326萬m3,河流水質清澈見底,水質甘甜,PH值為6.6—6.9,總硬度11.4—11.5,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是大連市城市用水的源頭。地下水類型以第四紀鬆散岩層孔隙水為主,伴有少量的基層裂隙水,泉多為下降泉,單泉湧水量一般在40噸/日。
氣候
•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南瀕黃海,夏季受海洋季風影響,多為東南風,冬季多為西北風,寒潮侵襲時有嚴寒,春秋兩季氣候涼爽。四季溫和,雨熱同季,光照和降雨集中,並具有一定海洋性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8.7攝氏度,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6.0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25.2攝氏度;無霜期181.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323.5小時;年均相對濕度69%;平均風速2.9米/秒;年均降水量799毫米,多集中在7、8、9三個月。
土壤
•主要以石英岩典型棕壤和石英岩棕壤性土棕壤為 英納河谷(2張) 主,屬於東部森林土壤區域,遼中—華北棕壤、褐土、黑土土區。土壤類型為棕壤土類,亞類以棕壤性土棕壤為主,占總面積60%,只有30%地塊為棕壤,還有10%裸岩。
•土壤質地多為中壤土。土壤呈微酸性,PH值為5.05—6.20,土壤孔隙度為45%—50%,土壤通氣性、透水性及持水能力比較協調,具有較高的肥力水平,有利於林木生長。
•區域範圍在功能分區上,保護區區劃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三個功能區。其中核心區面積780.7公頃,是保護區內原生植被保存最完整的區域,緩衝區876.2公頃,實驗區面積1917.8公頃。
保護目標
•1.典型原生型赤松-櫟林頂級植物群落及其自然綜合體。 2.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繁殖地。 3.10餘種殘存稀有的三椏釣樟、海州常山等亞熱帶野生植物(新生代初期第三紀以來冰期和間冰期部分耐寒性較強的亞熱帶物種)。 4.前震旦紀的石英岩、夾絹雲母石英片岩和變質砂質岩及其形成的石英岩峰林地貌及冰川地貌景觀。 5.地下水、地表水和泉水等淡水資源。 6.文物古蹟、名木古樹。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動物區系及動物種類
保護區地處東北動物地理區和華北動物地理區的交匯地帶,分布在這裡的動物具有過渡性的特點。據調查統計,仙人洞自然保護區中分布有脊椎動物375種,隸屬5綱28目74科,其中魚類32種,兩棲類11種,爬行類16種,鳥類278種,獸類38種;保護區內分布無脊椎動物1500種,隸屬7門17綱。
珍稀瀕危動物
在仙人洞自然保護區內分布的野生動物中,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動物4種,即:紫貂、金雕、白尾海雕、大鴇;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動物33種;三級重點保護動物226種;遼寧省重點保護動物58種。其中只分布在台灣和遼寧狹窄區域的雜色山雀在仙人洞保護區密度大,遇見率高,其與保護區內的生態物種的相關性有必然的聯繫,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
植物資源
植物區系及植物種類
保護區屬華北、長白植物區系的過渡地帶,因而植物
植被
保護區的植物群落可分為6個植被型組,9個植被型23個群系,33個群叢組,49個群叢。其中天然赤松—櫟林植物群落,生長穩定,長勢良好,是目前亞洲最大的赤松—櫟林植物群落。
珍稀瀕危植物及珍貴樹種
仙人洞自然保護區珍稀涉危植物共有16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植物有4種,占全國一級保護植物總數的15.6%,它們是銀杏、紫杉、水杉、人參;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植物12種,占全國二級保護植物總數的12.6%,它們是紅松、樟子松、翠柏、核桃楸、杜仲、野大豆、黃波羅、紫椴、刺五加、刺楸、水曲柳、天麻。
此外,保護區內具有遼寧省自然保護區內保護植物18種,其中一級4種(三椏釣樟、鹽膚木、海州常山、玉鈴花);二級8種(紅瑞木、栓皮櫟、天女木蘭、八角楓、五味子、白檀山礬、槲樹、燈台樹);三級6種(杜松、黃芪、龍牙楤木、軟棗獼猴桃、裂葉榆、野花椒)。
景觀資源
自然景觀
•國內少見的大面積前震旦紀的石英岩、夾絹雲母石英片岩和變質 砂質岩形成的國內少有的石英岩峰林地貌及冰川地貌景觀。
•英那河和小峪河貫穿全區,九曲迴腸,盤旋而出,河流急緩相間,寬窄相宜,深淺交錯,倒映藍天,婉轉秀美。
•赤松—櫟林頂極植物群落漫山遍野。
人文景觀
•區內有上、下兩廟。下廟稱聖水寺,上廟稱般若洞,修於龍華山頂岩洞內,兩廟均為大連市級重點保護文物。
機構設定
遼寧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大連市林業局所屬的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正處級事業單位。內設辦公室、財務處、資源管理處、規劃項目處、宣教處和防火護林大隊6個職能部門。森林公安派出所為大連市森林公安局派出機構,同時接受保護區管理局領導。
綜合價值
科研價值
保護區保存完整的特定森林生態系統對研究亞熱帶物種的保護、赤松柞樹混交林演替規律、東北紅豆杉(紫杉)繁育以及森林松乾蚧、白蛾等病蟲害的防治具有極高的價值;保護區豐富的生物資源使其成為東北地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學、考察、實習和科研基地。
經濟價值
自然保護區教學考察、外圍地帶開展的山水風光旅遊活動可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
生態價值
保存了大面積的天然赤松林、東北地區獨有的第四紀冰川殘留下的天然亞熱帶植物;清澈碧綠、水質優良、長年不斷流的英那河、小峪河流經保護區,河岸由石英岩、石英夾絹雲母岩、變質沙岩構成的奇峰怪石,形成了有“小桂林”之美稱的冰峪山水風光,具有極高的環境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