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地實施
荊門體育文化中心的主館像東、西方向翹起的屋角,寓意楚國的官帽,而西邊正門的“門”字形,則象徵荊楚門戶。整個場館是一個標準的體育館,而中心卻有一個可以拆卸的舞台。將舞台和部分座位打造成“活動魔術塊”,通過拼接、拆卸、升降實現其功能的轉換。
站在主館場內抬眼望去,形似一張大網的鋼結構支撐著上空,淨空高達32米。屋頂的五條天窗,提供了良好的採光效果,以滿足籃球、排球、手球、羽毛球、桌球、體操等多種比賽項目的需要,和普通體育場館無異。中心舞台可以拆卸和伸縮,最小的固定舞台144平方米,最大的近1200平方米。與之相對應,內場的座椅是“抽屜式”的可伸縮座椅。
體育比賽時,舞台收縮、活動座椅收起,中間便擴展出一個完整的比賽場地。同時,為了達到演出和比賽效果,該中心對燈光、音響等做了長時間摸索。當有賽事進行時,舞台上的吊桿、燈光均可升到屋頂,保證賽事的進行。由於體育賽事和文藝演出要求的音響效果不同,必須兼顧語言清晰度和聲音豐滿度。
按照國家相關標準,體育比賽時的中頻混響時間應控制在1.7秒內,而文藝演出時的混響時間應控制在1.4秒內。為解決這一難題,建設時,在主館內暴露的鋼架結構噴塗上植物纖維素,以吸收高頻聲;舞台對面及兩側的大廳側牆,設定吸聲裝飾板以減少回聲;場館上空懸掛的玻璃鋼反射板,可靈活調整位置和傾角,以協調聲場。
修建歷史
荊門體育文化中心總投資1.4億元,2008年5月動工興建,2009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該中心由主館、副館和室外三部分組成,其中主館總座位數5661個,可舉辦文藝演出和體育比賽。
環境優勢
荊門體育文化中心所位於的荊門地處湖北中部,素有“荊楚門戶”之稱,更有“鄂中金三角”之譽。現轄京山縣、沙洋縣、鍾祥市、東寶區、掇刀區五個縣(市、區)和屈家嶺管理區,國土面積1.24萬平方公里,人口300萬。
歷史人文
荊門是湖北歷史文化名城,屈家嶺文化、楚文化、明文化源遠流長。這裡誕生了中國歷史第一縣——權縣,孕育了楚辭作家宋玉、嘉靖皇帝朱厚熜等歷史名人,演繹了“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等傳奇故事,出土了被譽為改寫中國思想史的郭店楚簡,留下了世界文化遺產——明顯陵。
地理區位
荊門區位條件得“中”獨優,立體交通格局不斷健全。焦柳鐵路和滬蓉鐵路在此交匯;二〇七國道、二廣高速、滬蓉高速和京珠高速複線穿境而過,武荊高速拉近了與省會城市的距離;長江黃金水道近在咫尺,漢江白銀水道貫穿全境;城區距三峽機場1小時車程、武漢天河機場2小時車程。全國首座、世界領先的1000千伏特高壓變電站坐落於此,國家西氣東輸管道、國家幹線光纜線路橫貫境內。
產業經濟
荊門產業基礎較好,是全省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新型建材基地和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工業體系比較完備。國家“三線建設”時期,荊門石化、荊門熱電廠等中央、省屬企業布點荊門,奠定了荊門的工業基礎,其中化工是荊門工業的底色,石化、磷化產業優勢突出。食品、建材、機電、輕紡、新能源等骨幹產業規模日益壯大。農業資源量大質優。全市人均耕地占有量和水稻、棉花、油料、水果、生豬、水產品產量均居全省前列,糧食總產連續兩年突破50億斤,5個縣市區均為產糧大縣,沙洋縣為全國首個油菜籽加工強縣。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23種主要礦產具有廣闊的開發價值和經濟價值,主要礦產累托石儲量居全國之首,石膏、磷塊岩、白雲岩、石灰岩儲量居全省第一位。
自然環境
荊門是一個生態宜居城市,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荊門生態環境良好,境內擁有4A級景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4個、國家一級旅遊景點60多處,其中漳河水庫、莫愁湖、惠亭湖被批准為國家濕地公園,大洪山風景區被譽為最適宜人居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