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介穗

簡介

Jingjiesui
SPICA SCHIZONEPETAE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荊芥Schizonepeta tenuis
folia Briq.的乾燥花穗。夏、秋二季花開到頂、穗綠時採摘,除去雜質,曬乾。
【檢查】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 H第二法)測定,不得過12.0%。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 測定法項下的冷浸法(附錄X A)規定,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8.0%。

含量測定

揮髮油 照揮髮油測定法(附錄X D)測定。
本品含揮髮油不得少於0.40%(ml/g)。
薄荷酮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甲醇-水(80:2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52nm。理論板數按胡薄荷酮峰計算應不低於3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胡薄荷酮對照品適量,加甲醇製成每1ml含20µ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二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加入甲醇10ml,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50kHz)20分鐘,濾過,濾渣和濾紙再加10ml甲醇,同法再超聲處理一次,濾過,加適量甲醇洗滌2次,合併濾液和洗液,轉移至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µ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胡薄荷酮(C10H16O)不得少於0.080%。

英文、別名與來源

【英文名】 HERBA SCHIZONEPETAE
【別名】 香荊薺、線薺、四棱桿蒿、假蘇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荊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的乾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開到頂、穗綠時采割,除去雜質,曬乾。

製法

荊芥:除去雜質,噴淋清水,洗淨,潤透,切段,曬乾。
荊芥穗:摘取花穗。
荊芥炭:取荊芥段,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表面黑褐色。
芥穗炭:取淨荊芥穗,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

性狀與鑑別

【鑑別】
(1) 本品粉末黃棕色。宿萼表皮細胞垂周壁深波狀彎曲。腺鱗頭部8 細胞,直徑96~112μm;柄單細胞,棕黃色。小腺毛頭部1~2細胞,柄單細胞。非腺毛1 ~ 6細胞,大多具壁疣。外果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內果皮石細胞淡棕色,垂周壁深波狀彎曲,密具紋孔。纖維直徑14~43μm,壁平直或微波狀。
(2) 取本品粗粉0.8g,加石油醚(60 ~90℃)20ml ,密塞,時時振搖,放置過夜,濾過,濾液揮散至1ml ,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荊芥對照藥材0.8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 ,分別點於同一矽膠H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7: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 5%香草醛的 5%硫酸乙醇溶液,在 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主治與用法用量

【性狀】 本品莖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長50~80cm,直徑0.2~0.4cm;表面淡黃綠色或淡紫紅色,被短柔毛;體輕,質脆,斷面類白色。葉對生,多已脫落,葉片3 ~5 羽狀分裂,裂片細長。穗狀輪傘花序頂生,長2~9cm,直徑約0.7cm 。花冠多脫落,宿萼鍾狀,先端5 齒裂,淡棕色或黃綠色,被短柔毛;小堅果棕黑色。氣芳香,味微澀而辛涼。
【性味歸經】 辛,微溫。歸肺、肝經。
【功能主治】 解表散風,透疹。用於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產後血暈。
【用法用量】 4.5~9g 。

貯藏與備註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
【備註】
(1)荊芥有發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風功效。主要治療感冒風寒,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痛等症,常與防風相需為用。但也可配辛涼解表藥或清熱解毒藥治療感冒風熱、發熱惡寒、目赤咽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葉、銀花等。荊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發,常與薄荷、蟬衣、牛蒡子等配合套用。荊芥又常用於瘡瘍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風、銀花、連翹、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熱,又消癰腫。荊芥炒炭套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於便血、崩漏等症,在臨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藥同用。
【摘錄】 《中國藥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