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龍[開化縣民間舞蹈]

草龍[開化縣民間舞蹈]
草龍[開化縣民間舞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草龍,又稱稻草龍或香火草龍。舞草龍是開化縣農民慶豐收兆吉祥,祈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一種民間娛樂活動,流傳甚廣,在縣城西鄉、北鄉為多見,其中以蘇莊草龍為最為講究,觀賞性強。

歷史沿革

草龍[開化縣民間舞蹈] 草龍[開化縣民間舞蹈]

相傳在唐宋時,開化農民就有以舞草龍慶豐收、迎龍神的民間娛樂習俗。元末明初達到鼎盛。據蘇莊鎮富戶村汪氏宗譜記載,元末至正年間,明太祖朱元璋與陳友諒交戰於江西九江,受挫後退至浙江雲台(即今開化蘇莊鎮)休整。此時又值中秋,當地百姓殺豬宰羊、舞草龍犒勞紅巾軍將士。

朱元璋觀看了草龍舞后,稱草龍為“神龍”並提詩一首:“歲到中秋八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滿天星斗拱明月,拂地笙歌賽火龍”。朱元璋當上皇帝後,當地人認為龍是帝王化身,應有鑾駕相伴,便扎制了“寶扇”、“桂花樹”、“人物像”、“吉字匾”,還有“蝴蝶”、“飛鳥”、“天鵝”、“魚、蝦、蚌、鱉”等水族動物與草龍伴舞,增添了蘇莊草龍的特色,這一表演形式一直傳承至今。

舞蹈特色

草龍[開化縣民間舞蹈] 草龍[開化縣民間舞蹈]

蘇莊舞草龍與其他各地舞草龍最大的不同,就是有“鑾駕隊”,傳說這和明太祖朱元璋有著關聯。公元一三六二年中秋夜,朱元璋兵敗九江退至蘇莊,剛進貴峰村(今蘇莊鎮富戶村)時,正逢村民舞草龍,只聽村民高喊“龍來了!龍來了!”,忽見遠處一條紅光閃閃的火龍騰空飛舞,非常好奇,看得津津有味,拍手叫絕,不由自主的說“真神龍也!”,邊看邊想:“本王一到,龍便飛舞歡騰,民眾還喊‘龍來了’,真是個好兆頭,是否神靈暗示我要登龍位做皇帝了。”

朱元璋當上皇帝後,當地人認為龍是帝王化身,應有鑾駕相伴,便扎制了“寶扇”、“桂花樹”、“人物像”、“吉字匾”,還有“蝴蝶”、“飛鳥”、“天鵝”、“魚、蝦、蚌、鱉”等水族動物與草龍伴舞,增添了蘇莊草龍的特色。

中秋節舞草龍是蘇莊村民的一件盛事。農曆八月正逢收穫季節,農忙過後,全村男女老少就在祠堂里,忙著用剛從田裡割下來的新鮮稻草綑紮草龍。中秋節這一天,當夜色降臨時,吃過團圓飯的村民們紛紛趕赴村中祠堂。祠堂內此時燈火通明,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草龍[開化縣民間舞蹈] 草龍[開化縣民間舞蹈]

時辰一到,族長(村裡的年長者)一聲令下,村民們點燃火把,爭先恐後地把密密插在草龍身上的香火點燃。據說誰家點燃的香火越多,誰家來年收成就越好,來年日子也越旺盛。其景頗為壯觀。

上好香後,在族長的帶領下,一家出一名人丁,不分男女,身著當年紅巾軍的服裝,個個虎虎生威,步伐矯鍵,高擎香火草龍,從祠堂內蜂擁而出,伴隨歡快的打擊樂聲,飛舞狂奔,穿棱於村中大道,起舞於曬場田野。

皓月當空,夜色朦朧,夜幕中草龍變成火龍,飛舞騰躍,吞雲吐霧,煙霧繚繞,香氣飄逸,沁人肺腑,忽而“龍頭戲珠”,忽而又“龍身打串”,一時“龍頭咬尾”若即若離,一時又“龍尾圈頭”纏纏綿綿。草龍前後,人山人海,鑼鼓喧天,嗩吶聲聲,爆竹齊鳴,歡聲笑語,喧鬧聲一浪高過一浪,熱鬧非凡,把人帶入亘古未有的文化暢想之中。

製作過程

草龍和鑾駕製作

草龍由龍頭(包括龍唇、龍角、龍鬚)、龍普燈、龍身、龍尾等組成。還伴有(儀仗隊),民間稱“鸞駕”。草龍製作用稻草、篾條、芋桿、龍香、小木棍等材料。

龍頭——用蔑條製成二個圈,直徑為80厘米,代表龍的上下嘴唇。圈的一邊扎在一個代表龍腦長形蔑圈上,上下分開為龍開口狀,製成龍頭形骨架,龍腦上端加上龍普燈,左右紮上龍角龍鬚,龍頭捆在一條小木扶手上,然後將芋桿分別扎到龍頭各部位,將龍香插在芋桿上,舞龍時將香點燃便呈現出龍的模樣,龍眼由二捆數十支香組成。

龍普燈——置放在龍頭上端,用一隻嫩南瓜作底,整個瓜面插遍香支而成。

龍身——用稻草編成,繩粗直徑約10厘米,繩長短不一,一般為60~80米長,內有一條鐵絲,以防舞龍時拉扯斷,將龍香分左中右三個方向插好。還有另一種製法,由三根較細搓成的稻草繩組成,二米間隔置一個稻草圈,圈直徑為20厘米,三根細繩按上左右固牢草圈,龍香插在細草繩上,圈下置一小扶手,便於舞龍,這樣紮起來的草龍,看起來更粗壯雄偉。

龍尾——中間用一根1米長的小木棍,用草繩一圈圈繞在上面形成龍尾,舞龍時龍尾會左右擺動。

“鑾駕”的製作

字牌、人物牌用篾編成的竹牌做底,將文字、圖像的形象用芋桿扎在牌上,將龍香插上。各種動物用篾條製成模型,也插上香,點火後,由香火組成動物形樣。桂花樹用一棵小毛竹,在竹枝上掛滿一紮扎龍香,香火不停地旋轉,其景疑是天宇萬顆星辰飄忽而來。鑾駕隊的製作,是用芋頭桿或者芭蕉桿在竹片上紮成各種字,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各種人物,如:孫悟空、觀音菩薩等人物,而後在這些形象上插上香。擺放在村裡的祠堂里。

滾地繡球,如手推車般,外圈著地滾動,內圈插置香火,推動後,如一隻紅球在地面上滾動一般。

舞草龍程式

草龍舞活動內容分三段程式進行:

起山月

——祭祀祖先,主持訓示,祝賀豐收,是草龍舞的前奏階段。

經過數天製作好的草龍放置在村頭,儀仗放在祠堂內,兩邊配有樂隊和舞龍鸞駕人員。舞龍之前,在村頭水口,擺起香案 “接龍”,謂之“呼龍”,意將“龍”迎來村莊。“呼龍”者口念:祥光朗耀,瑞火輝煌,炮竹齊鳴,迎龍接脈,龍神歸位,百煞避藏;左邊呼起,人丁興旺,男臻百福,女納千祥,老者蒙安,小者樂順;右邊呼起,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民安物阜,四時無災,八節有慶;前面呼起,盜賊雙消,人口平安;後面呼起,禾苗秀實,物華天寶。殄滅山豬並雀鼠,革除虎豹兼蟲蝗……。呼龍”完畢,數聲火銃響起,早有準備的人們一擁而上,人人手中舉一塊松油火把,快速點燃插在龍頭、龍身及儀仗上的香火。數分鐘後,火銃又響,鼓樂喧天,鞭炮齊鳴,眾人一聲大吼,“龍”被高擎起來,將草龍從村頭迎入祠堂,在祠堂內繞柱旋舞數分鐘,然後由滾地火球開路,草龍從祠堂大門而出,各種“鑾駕”在後,繞莊而去,在忽急忽緩的鼓點指揮下,草龍飛舞翻騰,閃爍的香火構成的龍及所有的仙班水族,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全都生氣勃發地活動起來,人們被的香氣和驅不散的煙霧包裹著,被忽前忽後的仙班水族擁簇著,有一種欲醉欲迷、欲飄欲仙的幻覺。草龍舞到每家農戶門口,頻頻點頭示禮。小孩手拿紅繡球迎接,戶主獻上紅包,鳴放鞭炮接龍,盼望來年農業更大豐收,戶納瑞氣,子孫發達,家業昌興,人丁興旺。

滿山月

——是草龍舞的高潮時刻。草龍從村莊舞入大曬場或進入一處剛收割後的大塊稻田,舞龍隊員放開手腳飛奔狂舞,即興表演,在古老的樂曲和陣陣不同鼓點指揮下,草龍和各種陪襯的水族動物分別做出各種優美舞姿,套式繁多。有“蟠龍昂首”、“龍身入肚”、“懶龍洗鍊”、“九曲彎身”、“頭翅尾扣”、“龍頭咬尾”等。鑾駕也有“竹枝掛彩”、“寶扇護駕”、“火球圈地”、“桂樹飄金”、“水族揚波”、“蝴蝶穿花”、“仙鶴賀壽”、“雙鳥歡歌”等多種表演形式。龍頭忽高忽低,龍尾忽左忽右,一忽兒是長蛇陣,一忽兒旋圈轉舞。草龍依憑閃爍的香火所展示的神奇風采與魅力,使觀賞者無不發出由衷的讚嘆。觀眾人山人海,是草龍舞最為壯觀的場面。

落山月

——為舞龍的尾聲。蘇莊草龍,有火龍和水龍之分。其表現形式為:火龍是將草龍舞至村口的溪水邊焚燒掉;水龍是將草龍舞至河沿,送入溪流,任其漂流而下,意為送龍入大海,也帶去人們深深的寄託。

傳承發展

傳承人:汪金榮,生於1922年6月,男,現年86歲,農民,國中文化。他18歲便參加草龍舞的演出活動,從師徐炳華,徐生華,學習到一手製作草龍鑾駕的工藝。從事龍舞演出和製作60餘年,是當地舞齡最長的老藝人。1994年曾在“蘇莊草龍會研討上介紹龍舞的表演程式和藝術特色,講解道具製作工藝流程¨曾多次赴衢州市文化節及省吳山廣場演出,任藝術指導,還參與草龍道具工藝製作。目前雖然年事已高,但身體硬朗,仍然參加草龍舞活動,向青年人傳授舞龍和草龍製作技巧,帶了5位學徒,是蘇莊草龍舞傳承人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