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矮小灌木,草麻黃高20—40cm;無明顯木質莖,由木質根莖上生出枝條,小枝綠色,對生或輪生,節間長3—5cm。葉膜質鞘狀,頂端常2裂。雄球花有多數雄花,淡黃色,每花有雄蕊7—8;雌球花單生於枝頂,綠色,有苞片4對,雌花2。雌球花成熟時苞片肉質,紅色,長卵圓形或近球形;種子2粒。花期5月,果期7月。本科僅有1屬,即麻黃屬(EphedraL.),約35種,分布於南北溫帶地區。我國有9,種,產於西南、西北至東北部。其中草麻黃、木賊麻黃等少數種有小毒,大劑量可引起人、畜中毒。
地理分布
適應性強草黃麻生長環境,生於丘陵山地、乾旱草原、荒灘及沙丘、山坡、平原、乾燥荒地、河床及草原等處,常組成大面積的單純群落。蒙古也有分布。毒性
草麻黃全草及種子有毒,人大量誤服麻黃鹼後半至兩小時出現中毒症狀,主要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有頭痛、頭暈、耳鳴、顏面潮紅、出汗、噁心、嘔吐、煩躁不安、震顫、心動過速、血壓上升、心前區疼痛、瞳孔敞大、視物不清,尚有排尿困難及尿瀦留。當心臟受抑制時可引起心律失常、心動過緩。嚴重者發生驚厥,死於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中毒劑量的麻黃鹼具抑制單胺氧化酶的活性,使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能神經的化學傳導物質的破壞減慢,以引起交感神經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大腦皮質、皮質下中樞、脊髓等)的興奮,從而導致中毒。此外,草麻黃中的揮髮油也具有一定的毒性,10%的麻黃揮髮油乳劑對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4mg/kg。藥用價值
麻黃是聞名於世界的中藥,為我國特產,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在我國已有悠久的藥用歷史。具有發汗、平喘、利尿的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惡汗發熱、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急性腎炎等疾病。麻黃科植物的化學成分有生物鹼、黃酮、鞣質、甙類、兒茶酚以及揮髮油等。麻黃鹼是重要的有效和有毒成分。化學成分
從多種麻黃屬植物中分得其有降壓作用的麻黃諾定鹼A、B、c、D(ephcdradineA、B、C、D)(33-7-33—10),有弱升壓作用的麻根素(maokonine)(33—11)和具抗炎作用的麻黃肉卡尼鹼(ephedroxane)(33—12)。麻黃鹼對支氣管平滑肌有鬆弛作用;對循環系統的作用和腎上腺素相似,能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對中樞神經系統如大腦、腦幹及脊髓均有興奮作用,大劑量可引起失眠、不安和震顫。同時麻黃鹼具有一定的毒性,麻黃鹼毒性最強。小鼠口服麻黃鹼的LD50為400mg/kg,腹腔、皮下和靜脈注射的MLD分別為170mg/kg、1000mg/kg和74mg/kg,狗和描靜脈注射的MLD分別為70mg/kg和60mg/kg;小鼠口服d-偽麻黃鹼的MLD為116mg/kg,狗和兔靜脈注射的MLD分別125mg/kg和85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