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羊駝(學名:Lama pacos):為偶蹄目、駱駝科的動物,體重55-65千克,頭體長度1200-2250毫米。外形有點像綿羊,一般棲息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每群十餘只或數十隻,由1隻健壯的雄駝率領。以高山棘刺植物為食。發情季節爭奪配偶十分激烈,每群中僅容1隻成年雄駝存在。雌性羊駝妊娠期11.5個月,每胎1仔。春夏兩季皆能繁殖。
羊駝性情溫馴,伶俐而通人性,除野生種外,還有相當數量的馴良種,被印第安人廣泛地用作馱役工具,適於圈養,是南美洲重要的畜類之一。羊駝的毛比羊毛長,光亮而富有彈性,可製成高級的毛織物。世界現有約300萬隻左右,約90%以上生活在南美洲的秘魯及智利的高原上,其餘分布於澳洲的維多利亞州以及新南威爾斯州。
羊駝體重55-65千克,頭部和身體的長度範圍在1200-2250毫米,尾長150-250毫米,肩高900-1300毫米。擁有修長的身材和頸部。頭小,耳朵大而尖。毛皮外套均勻或多色。據“羊駝業主和育種者協會”統計,羊駝的行色多達22種,從白色到黑色和棕色。成年雄性的上下門齒和犬齒髮展成斗齒或尖牙,可達3厘米長。雌性的這些牙齒髮展不亞於雄性。除牙齒形態的差異,羊駝的兩性異形不明顯。
羊駝頭似駱駝,鼻樑隆起,兩耳豎立,脖頸細長,沒有駝峰。羊駝的毛纖維長而捲曲,毛長可以達到20-40厘米,細度可以達到15-20微米,並且具有光澤,可以形成很大的卷,在羊駝身體兩側呈現波浪形披覆,輕柔而富有彈性。羊駝的尾部特徵明顯(尾巴比駝羊長),駝羊尾部多數看不到尾巴。羊駝體型較大,大概是駝羊的兩倍。成年公羊駝肩高90-100厘米,體長200厘米。公羊駝的體重可以達到75千克,母羊駝的體重可以達到65千克。
羊駝,這個名字會使人想到它的長相,既有某些和駱駝相似的地方,也有某些和綿羊相仿的特點。的確,羊駝有點像駱駝,例如它的頸較長,蹄子是肉質的,走路的姿態也類同,胃裡也有水囊,可以數日不飲水。根據這些特點,當地又稱它“美洲駝”。但仔細觀察,它的外形和構造與駱駝又有很大的差別;如身體較小,背上無肉峰,四肢很細,腳的前端有彎曲而尖銳的蹄。臉細長,耳尖長,眼睛很大,非常清秀。尾巴短,毛細長。從這些特點看,它又有點像綿羊了。特別是它的足趾,比駱駝要分開得多,這是為了適應於在岩石上行走和涉水游泳。羊駝一般比駱馬高些,多為1米左右。毛色有白色,駝色和兩者相混的。毛有的長達60-80厘米,柔軟細緻如絲,並有光澤和彈性,比羊皮直,可織毛織品。
棲息環境
羊駝原產於亞馬遜河上游海拔3000米-6500米的安第斯山脈的秘魯中部,曾廣泛分布於南美大陸。從熱帶海岸到高寒山地,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羊駝。特別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無處藏身的野外條件培育了羊駝極強的適應性能與耐粗飼性能,一般生活在-18℃到22℃的氣溫環境中,棲息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以高山棘刺植物為食。對於高海拔和乾旱沙漠地區有很好的適應能力,兼備了氂牛和駱駝的優勢。在溫帶、亞熱帶海洋性濕潤氣候的環境中也能很好地生長發育,並能提高生產水平。在高海拔牧區的劣質草場和沙礫、荒漠灌木草場,羊駝比綿羊能更好地保護草原的生態環境,在低海拔牧區,羊駝是桔桿利用率最高的家畜。
詞語來源
“草泥馬”的起源與起因尚不明確,最開始來源於對羊駝純粹的惡搞。也有觀點認為,2009年國家發起整治網際網路低俗之風專項行動,大量網站因為低俗而被叫停,髒話被禁止,引發一些網民的不滿,於是網民發明了用“草泥馬”等諧音字的髒話繞過網站的禁止,並逐漸創作出了以“草泥馬”為代表的“十大神獸”。網上的該詞條內容很快被修正,後YouTube上出現由網友製作的《馬勒戈壁的草泥馬》、《草泥馬之歌》、《草泥馬之歌 (動畫版)》等視頻。早期的“草泥馬”圖片有使用斑馬、羊駝等,後多統一用羊駝作為其形象。原本僅是“無聊之作”。“草泥馬”的走紅,源於一首中國網民製作的《草泥馬之歌》。該歌曲是童聲合唱,於2010年2月初以視頻方式貼在網路上。
文化影響
草泥馬(Grass Mud Horse):是中國網民惡搞的十大神獸之一,其原型為原產於南美洲的羊駝(學名Vicugna pacos,英文名 Alpaca),起源於百度魔獸世界吧。包括草泥馬在內的十大神獸最初發布於百度百科(2009年),之 後迅速躥紅,在聊天室、論壇中廣為流傳。關於“草泥馬”的視頻、卡通和商品也成為世界範圍關注的對象。
在中國,讓人們有著眾多說法的草泥馬,實際上就是羊駝。在秘魯,旅遊的外國人一路上,吃飯的地方,買東西的地方,都有活蹦亂跳的羊駝,讓人們拍照;商店裡羊駝絨,羊駝毛做成的被子、毛衣、圍巾、手套、襪子等等著人們掏腰包。
引用示例
草泥馬是中國網民惡搞的十大神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