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帽辮,也稱“麥草緶”。以麥秸桿經軟化處理後手工編拤成辮狀紋理的長條草帶,是製作草編工藝品的半成品原料。因編拤時對麥桿的選料和加工手法的不同,又分為“元草緶”、“劈草緶”和“花樣緶”等品類。山東草緶工藝發端於19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的80年間,成為名聞遐爾、世界著名的地方特產,產地遍及當時的膠、萊、登、青、兗、齊、曹及濟南、濟寧、東昌等州府的數十個縣,專門經營草辮的大商號達40多家,產品經青島、天津、煙臺等港海運出口至世界各地。其後,由於外患內戰和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影響,歷經近20年的衰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項工藝又獲復興,產地遍布全省100多個縣,產量和銷量都居全國首位,博得消費者好平。
相關詞條
-
潞城草帽辮
潞城草帽辮,是以麥秸稈為原料的一種特色手工工藝品。生產始於明代,以麥稈為材料,成品色澤潔白,辮條勻稱,兩面光滑,不見接茬,用以製作的草帽綴工細膩、精美。
-
慶雲草帽辮
產於慶雲縣大靳、板營、常家等十幾個鄉鎮,具有100多年的歷史。 產品以潔白、勻淨、板平、邊齊等為特點。 可加工成草帽、提籃、紙簍等。
-
草帽
草帽一般是指用水草、麥秸、竹篾或棕繩等物編織的帽子,帽檐比較寬。可用來遮雨,遮陽並且休息時將衣物放於帽中,以防沾塵土。
簡介 編織方法 保養技巧 墨西哥大草帽 草帽與服飾的搭配 -
鹿邑草帽
鹿邑縣傳統特產。相傳始由南唐董侍衛的女兒董月英掐制,後經民眾不斷改進,使這一工藝製品在民間流傳下來。
鹿邑草帽 歷史 特點 歷史演變 -
辮
辮(讀音biàn)。屬於常用字。本意指交織。引申指辮子,也指像辮子的東西。
字源解說 字義 古籍解釋 音韻方言 -
大理草帽
大理草帽編制是大理地區白族民眾的一項傳統手工藝。據傳南詔時期太和城附近就曾有過草帽街,現今的大理市七里橋太和村內仍有此街名。
簡介 特色 -
萊州草辮
萊州草辮技藝源於萊州沙河鎮一帶農村,據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19世紀60年代開始出口,是我國最早進入西方市場的商品之一,沙河鎮由此成為全國草辮生產和...
簡介 產業 -
慶雲草帽
慶雲草帽是我國慶雲縣的一種工藝品特產,是一項傳統工藝,在國內外有很大的名氣,草帽特點是勻淨、板平、邊齊,也可用來做成提籃和紙簍。
特產簡介 產品產地 產品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