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草市村地處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東橋鎮中部,位於東橋集鎮西南方,系丘陵地,三面環山,東面是壟段,與東橋村接壤,北依草水河與茶紅,南岸兩村隔河相望,南面緊靠楊源村以南崗至江邊渡槽為界,西與江邊村為鄰,總面積4.05平方公里,轄20個村民小組,378戶,1498人,有耕地面積930畝,其中水田780畝,旱地150畝。歷史沿革
草市村地處位置較好,古時是萍鄉小西路西出,湖南、攸縣、茶陵等地驛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東橋西南徙出攸縣、禮陵之要地,是清代和民國時期政權機構所駐地,常為兵家必爭之地。自明代起,就為萍、禮、攸交界地的一個重要貿易集市,萍西地區最大的米市。解放前夕屬昌源鄉第一保,解放初為東橋區草市鄉。1958年屬東橋公社東方紅大隊,1972年分開為草市大隊,置牛巒段山坡。1984年改為東橋鄉草市村。1998年村址遷鐘鼓山腳下。以鐘鼓山為中心,兩面四條窄長的山沖,故名:茶沖、長沖、野雞巷、青山安、境內有13個村民組。東南面沿小溪兩河岸,境內有7個村民小組。地形資源
草市位處羅宵山脈的末端,境內有起源於邊山,經楊源和源於茶沖小溪水匯入鐘鼓河,匯草水,源於青山巷,長沖小溪沖入草水的小河流環繞全村,北有草水河傍依而過。有水庫3座,水塘6口,共有可放養水面積90畝,水資源較為充沛。有省道二級東界公路從村南穿過,東荊縣鄉公路貫穿東西,村、組公路網織全境。境內有鐘鼓寨、鐘鼓寺、紅軍烈士紀念碑、孩兒坐欄、金雞潭、歷史傳說的“七嫁橋”,古今有名的“萬壽宮”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鐘鼓寨以形名山,鐘山最西,如為東橋報曉而立的巨鍾,其東為寨形似香爐,鍾寨之間是鼓山,三山合為鐘鼓寨。三山之中鼓山高且平,山頂有旱地近千平方丈,山腰多岩,其東面青山綠蔭,動松修竹青翠。詩曰“尖峰頂上對平峰,午後晴雲雨後動。總是仙岩樓佛境,高懸暮鼓和晨鐘。”清代時期有綠林漢占寨稱王,民國時期有國民黨反動派的“反共義勇隊”駐紮作惡,曾多次遭黃公略、孔荷寵、肖克等紅軍部隊的打擊。1934年被湘贛邊區第三分區獨立團殲滅。這些豐富的旅遊資源是未來發展的前景。
村內有國小一所,電信、聯通、移動等通訊便捷。農網改造,有線電話遍及全村各組各戶,有線電視進村後,文化事業較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