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當草原畜牧業最基礎的環節——草料需求,逐漸依賴外部市場,即在主流所倡導的擺脫自然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牧民生計出現前所未有的顯著下滑,這樣的事實打破了一廂情願地、簡單地將市場邏輯用於草原以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幻象。然而,這一真實過程是怎樣發生的,很有必要尋根問底以從中汲取真知。本輯就是從牧民當前最大的需求——購買草料開始,追問至其後的根本原因,而再次回到草場退化及其背後的草場產權問題。顯然,這是草原迴避不開的根本問題所在。草原向市場經濟預設的產權私有的前提條件提出了強烈質疑,草原需要的是與其相適應的多樣化產權制度和市場經濟。這套《草原的邏輯》共四輯,以內蒙古草原為調查對象,從第一現場、第一講述人的角度出發,試圖讓牧民直接表達他們的想法和認識,追述他們的記憶,客觀呈現草原政策承受者、環境適應者、文化締造者們的生存現狀;並請各領域關心草原的專家針對牧民們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解讀。
第一輯從農區和牧區本質區別的角度,集中討論了從農區移植來的承包制度和舍飼方式在草原上的不適症。
第二輯則將遊牧等傳統知識與現代科學知識做一對比,探討如何看待傳統以及傳統與現代在草原上應建立何種關係。
第三輯敘述市場機制對草原遊牧文化的影響和如何相互適應。
第四輯則對比牧民需求與國家項目之間的差距,在巨觀管理與極複雜的現實問題中尋找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