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 瞻:字孝博,北齊時東安人。南州舉秀才,歷官侍郎。清朗剛直而見稱。據說,當他舉秀才之時,皇帝就親口說過:“今日之選,不可無茹生”的話,可見茹瞻的才華,卒於侍御史。
茹 洪:明朝大畫家和大書法家。他因為楷書寫得好,名氣傳到京城,王公貴族都收藏他的墨寶,他於是進京,寫字作畫。他善於畫山石竹木,並且因為受古車的薰陶,作畫氣韻高古,名重一時。
茹 千:明代兵部尚書。建文帝時奉詔至龍潭見燕王朱棣議和。後明成祖即位,封為忠誠侯。
茹 棻:清代乾隆狀元。官至兵部尚書,有詩集。
茹孝標:宋代天聖進士。負氣節,好學不倦,以都員外郎出知江州,有治聲。 南齊有大司農茹法亮,明代有刑部員外郎茹連。
茹志鵑:曾用筆名阿如(1925-1998)、初旭。浙江紹興人。從小家境貧困,3歲喪母,父棄家出走,隨祖母輾轉於上海、杭州兩地。祖母去世後,曾進上海基督教辦的以馬內利孤兒院,半年後由其兄領出,進上海婦女補習學校就讀。民國32年(1943年)在浙江省武康縣武康中學國中畢業。後隨兄參加新四軍,歷任蘇中軍區前線話劇團演員、組長等。民國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茹志鵑寫的歌詞《跑得凶就打得好》獲軍區文藝創作二等獎。1950年,她的第一篇短篇小說《何棟樑與金鳳》問世。1952年創作話劇《不拿槍的戰士》,獲軍區頒發的文藝創作二等獎。1955年,茹志鵑從南京軍區轉業到上海作家協會,任《文藝月報》編輯,被吸收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並被選為作協上海分會理事。1958年在《延河》上發表了代表作《百合花》,《人民文學》曾轉載,後被改編成電影。1960年起從事專業創作。先後任中國作協主席團成員,上海作協常務副主席、黨組書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高高的白楊樹》、《靜靜的產院》等。1977年後,又陸續發表了《剪輯錯了的故事》(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草原上的小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