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栽培茶樹的歷史。中國最早發現茶樹、栽培茶樹,歷史上世界其他產茶國關於茶的種植、利用知識均系從中國直接或間接傳人。先民用茶的歷史過程,是由藥用、食用到飲用。自原始社會開始採集、利用茶葉,嘗試栽培茶樹,至農業、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發展後,茶葉需要量增加,茶樹栽培才得以迅速發展並向外傳播。四川地區在上古時代為茶葉生產中心,漢末《桐君錄》記述東漢有五六個產茶地。北魏楊墟之《洛陽伽藍記》有南方普遍飲茶的記載,長江中下游地帶均已廣泛種植茶樹。唐代是茶葉生產興盛期,飲茶普及,有八大茶區,出現專營大茶園,陸羽寫成專著《茶經》,成為茶科技史上的里程碑。《茶經》對茶樹性狀、生態條件、品種資源、繁殖方法、採摘標準等技術要求均有較明確概念或提出最初嘗試,茶葉產地達43州。宋代《東溪試茶錄》對福建茶樹品種資源提出科學分類方法與標準,《北苑別錄》提出茶園“開畲”深耕技術,福建開始在茶園間種桐、橘、梅、松等植物,南宋產茶有66州。元代全國茶葉產量已達10萬噸。清代茶區擴大,開始大面積經營,茶園栽培管理更精細。由原叢播種植,改創出叢播育苗移栽種植法,台刈、修剪技術已見記述,南部茶區采秋茶也成慣例,茶葉產量達15萬噸。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茶葉產量降到最低點,是中國茶業受掠奪、摧殘的衰落時期。20世紀50年代起,開始墾復荒蕪茶園、改造叢式老茶園、建立條栽密植專業茶園。70年代起,在單、雙行條植基礎上進行矮化密植速成高產栽培試驗,對低產茶園採取改樹、改土、改園等措施,開展綜合豐產配套栽培模式試驗。90年代初,推廣優質、高產、高效益的“一優兩高”茶葉配套栽培技術,促進了茶葉科學栽培進程與茶業生產發展。
..................................
參考《中國茶葉大辭典》
www.chichaqu.com
相關詞條
-
過渡型古茶樹
過渡型古茶樹為喬木型大茶樹,樹姿直立、分枝密、樹高11.8米,樹幅8.2×9米,基部乾徑1.14米,最低分枝0.7米,樹齡在1000餘年,從古到今一直被...
過渡型古茶樹 【體貌特點】 【發現過程】 [b]【世界影響】 -
邦崴過渡型古茶樹
邦崴過渡型古茶樹生長在海拔1900米的雲南省瀾滄縣富東鄉邦崴村新寨寨腳園地里。為喬木型大茶樹,樹姿直立、分枝密、樹高11.8米,樹幅8.2×9米,基部乾...
發現過程 世界影響 紀念《茶》郵票 -
中國茶史
“中國茶史”的起源,到目前為止是眾說紛紜,爭議未定,大致說來,有先秦說、西漢說、三國說。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在兩晉北朝,最早喜好飲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唐代...
簡介 茶史概述 發源時間 發展時間 形成時間 -
史勁松
史勁松是一名研究員致力於對中國服飾品牌、酒類品牌的建設、管理與研究。
江南大學教授 科研成果及獎勵 -
安溪茶史
文化的南移。唐中葉以前,安溪人口稀少,茶史無考。唐後期至五代十國年間,北方...聞名。現存岩宇門聯陰鐫“白茶特產推無價,石筍孤峰別有天”,是研究安溪茶史...。 茶樹無性繁殖法的發明,是明代安溪對全國茶業發展的一大貢獻。明代以前...
-
莊晚芳
過《茶作學》、《茶葉概論》、《茶樹栽培學》、《茶葉加工學》、《茶葉經濟...高等農業院校統編教材《茶樹栽培學》。每次編寫,從提綱擬定,內容取捨,初稿...民眾歡迎。創建我國現代茶樹栽培學科莊晚芳是我國茶樹栽培學科的奠基人之一...
人物簡介 人物事跡 人物經歷 主要論著 -
臨瀾蠻木
3200年。雲縣漫灣鎮白鶯山古茶樹類型多,規模大,栽培時間長,顯示了從野生型到栽培型的進化過程,是茶葉栽培史的縮影;白鶯山及其周圍地區的古茶資源...群落主要有詩禮古墨古茶樹群落、魯史團結大尖山古茶樹群落、魯史羊頭山古茶樹...
瀾滄江流域臨滄境內的茶樹資源 蒲蠻 -
飲茶史
中國飲茶歷史最早,陸羽《茶經》云:“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早在神農時期,茶及其藥用價值已被發現,並由藥用逐漸演變成日常生活飲料。我國歷來對...
茶史解析 茶飲類型 -
史提爾定律
史提爾定律是由英國前自由黨領袖D·史提爾提出的著名經濟理論。意思是合作是一切團體繁榮的根本,團結就是力量。合作是團隊精神的靈魂。團隊精神是指企業內部的思...
團隊 詳解 案例 啟示 企業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