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圖

范氏圖

以H/C原子比為縱坐標,O/C原子比為橫坐標,用來表現煤和成煤有機質演化(煤化作用)的二維模式圖。由范克雷維倫(Van Krevelen)於1961年提出,後由石油地質工作者借用表現烴源岩中乾酪根的成油演化過程並用來劃分乾酪根類型。

概述

以H/C原子比為縱坐標,O/C原子比為橫坐標,用來表現煤和成煤有機質演化(煤化作用)的二維模式圖。

提出者

由范克雷維倫(Van Krevelen)於1961年提出,後由石油地質工作者借用表現烴源岩中乾酪根的成油演化過程並用來劃分乾酪根類型。

原理

蒂索(B.P.Tissot)和威爾特(P.H.Welte)根據范氏圖原理通過各類乾酪根元素的H/C、O/C原子比隨熱演化程度增大而變小的軌跡,來解決不同成熟度有機質的類型劃分。總的表現是Ⅰ類有機質元素的H/C原子比最大,O/C原子比最小;Ⅲ類有機質元素的H/C原子比最小,O/C原子比最大;Ⅱ類有機質居中。各類有機質元素的H/C、O/C原子比都隨有機質在成岩作用、深成作用和後生作用的不同熱演化階段逐漸變小,但它們有各自的演化軌跡,范氏圖對成岩作用和深成作用階段的有機質類型劃分均有效,但對R o 大於2%的深變質作用階段的高成熟有機質,由於各類乾酪根的H/C、O/C原子比差別不大,均集中於狹小區域內,無法區分它們的原始有機質類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