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原變種)

針形,長7-11毫米,背面被毛。 退化雌蕊狹倒卵球形,長約0.7毫米,頂端有短柱頭。 形,長0.5-0.6毫米。

基本信息

亞灌木或灌木,高0.5-1.5米;莖上部與葉柄均密被開展的長硬毛和近開展和貼伏 的短糙毛。葉互生;葉片草質,通常圓卵形或寬卵形,少數卵形,長6-15厘米,寬4- 11厘米,頂端驟尖,基部近截形或寬楔形,邊緣在基部之上有牙齒,上面稍粗糙,疏被 短伏毛,下面密被雪白色氈毛,側脈約3對;葉柄長2.5-9.5厘米;托葉分生,鑽狀披 針形,長7-11毫米,背面被毛。圓錐花序腋生,或植株上部的為雌性,其下的為雄性, 或同一植株的全為雌性,長2-9厘米;雄團傘花序直徑1-3毫米,有少數雄花;雌團 傘花序直徑0.5-2毫米,有多數密集的雌花。雄花:花被片4,狹橢圓形,長約1.5毫 米,合生至中部,頂端急尖,外面有疏柔毛;雄蕊4,長約2毫米,花葯長約0.6毫米; 退化雌蕊狹倒卵球形,長約0.7毫米,頂端有短柱頭。雌花:花被橢圓形,長0.6-1毫 米,頂端有2-3小齒,外面有短柔毛,果期菱狀倒披針形,長0.8-1.2毫米;柱頭絲 形,長0.5-0.6毫米。瘦果近球形,長約0.6毫米,光滑,基部突縮成細柄。花期8- 10月。
產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江西、台灣、浙江、湖北、四川,以及甘肅、陝 西、河南的南部廣泛栽培。越南、寮國等地。生於山谷林邊或草坡,海拔200-1 700米。
據現有史料查考,我國早在公元前14-12世紀,殷墟出土的《卜辭》中就有絲麻的 像形文字。春秋中葉的《詩經》(約公元前6世紀)陳風中有“東門之池,可以漚紵(同 薴)”之句。戰國後期的古藉中也有記載。可見我國苧麻的栽培歷史至少在三千年以上。 苧麻於18世紀初先後輸入到歐洲和北美。現在我國秦嶺以南各省區栽培苧麻甚廣,我國 苧麻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75-80%。主產區在江西北部、湖南北部及四川中部等地區。
苧麻的莖皮纖維細長,強韌,潔白,有光澤,拉力強,耐水濕,富彈力和絕緣性,可 織成夏布(湖南瀏陽及江西萬載等地出產的夏布最為著名)、飛機的翼布,橡膠工業的襯 布、電線包被、白熱燈紗、漁網、制人造絲、人造棉等,與羊毛、棉花混紡可制高級衣 料;短纖維可為高級紙張、火藥、人造絲等的原料,又可織地毯、麻袋等。藥用:根為 利尿解熱藥,並有安胎作用;葉為止血劑,治創傷出血;根、葉並用治急性淋濁、尿道 炎出血等症。嫩葉可養蠶,作飼料。種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食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