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苦陰經
失譯人名今附後漢錄
此沙門瞿曇及我等俱有智慧。彼時諸比丘聞諸道異學所說。亦不然可亦不呰蔑。不然可不呰蔑已。從座起而還。我今聞此所說。問世尊已當廣知其義。便至世尊所。到已禮世尊足卻坐一面。彼諸比丘卻坐一面已。如共異道異學所論。盡廣向世尊說。作如是向世尊說已。世尊告諸比丘曰。此諸比丘。彼時應向異道異學作如是說。云何淫氣味。云何是敗壞。云何是棄。云何色氣味。云何是敗壞。云何是棄。云何痛氣味。云何敗壞。云何棄。此諸比丘。應作是答。異道異學彼聞已。各各相視。外當更求論。必當嗔恚。恨恚已默然面不悅。身支節污背其面。不能答變其面。當默然從坐起便即還。何以故。我不見天及世間魔梵沙門婆羅門眾天及人聞我所說。與我等者知其義。若從如來如來弟子。若彼聞此。此間聞已。云何淫氣味。謂因五淫。若生樂若生喜。如是淫氣味。此中多有敗壞。云何淫敗壞。此族姓子。或以功伎以自存命。若耕作若販賣。若客書若學算。若學數若學作詩。若學首盧。若教書若應官募彼寒寒所逼。熱熱所逼。強忍饑渴為蚊虻蠅蚤所噬。彼忍此而求錢財。彼族姓子。作如是起。作如是行。作如是勤行。彼作如是。而不能得財物。便憂戚不樂。啼哭自椎自打。而愚痴作如是言。我為痴行為不得。彼族姓。不使起便勤修作行彼便得果。彼得錢財便守護之極藏舉之。今我此財莫令王奪。我莫令賊盜。莫令火燒莫令腐壞。莫令出利失利。彼守護錢財而為王所奪。賊所盜火所燒而敗壞。出利不得利。彼便憂戚不樂。啼哭自椎自打。增益愚痴。複次彼長夜所可愛喜。念恚敗壞失此。今現身是苦陰。因淫故緣淫故增上淫故。是淫因緣。眾生因淫緣淫增上淫。因淫故。母共子諍子共母諍。父共子諍子共父諍。兄共妹諍妹共兄諍。彼共斗諍。母說子非子說母非。父說子非子說父非。兄說妹非妹說兄非。況復人人耶。此是今現苦陰。因淫故緣淫故增上淫故。此眾生因淫故緣淫故增上淫故。王王共諍。婆羅門婆羅門共諍。居士居士共諍。賤人工師賤人工師彼各各共斗諍。各各作種種斗具。或以拳或以石或以刀或以杖。於中死死苦。此是現苦陰。因淫故緣淫故增上淫故。此眾生因淫故至增上淫故。使著鎧便執弓箭。或著皮鎧持極利刀。相圍聚斗。彼於中或以象斗。或以馬或以車。或以步兵。或以女人。或以士夫。於中或有死死苦。此是現苦陰。因淫故緣淫故增上淫故。此眾生因淫故。至增上淫故。著鎧至持極利刀。詣極高城而欲伐之。彼於中或吹貝或擊鼓。或舉聲喚呼。或以椎或以戟或以鏚。或以利輪。或以箭相射。或下亂石。或以弩。或以銷銅注之。於中死死苦。是為現苦陰。因淫故至增上淫故。此眾生因淫故至增上淫故。至王城邑。或穿牆破藏。或盜他物或截他道。壞他城破他村殺他人。被有司執之驅使。作種種苦行。或截其首或截手足。或截其耳或截其鼻或截耳鼻。或截其髻或截其發或截髻發。或著函中或衣戮殺。或著沙石上或著草上。或著鐵驢口中。或著鐵師子口中。或著銅釜中。或著鐵釜中。或段段割之。或利叉刺之。或臥熱鐵床上以熱油灑之。著臼中以鐵杵搗之。若以龍噬。若以撾打若以卷卷。將至標下以刀梟首。是現身苦陰。因淫故至增上淫故。此眾生因淫故至增上淫故。作身苦行口意苦行。彼時若得患病苦。臥在床上臥在座上或臥蔭中。身有痛極苦極痛不樂命欲斷。謂彼身。苦行口意苦行。彼終時倒懸向下。猶若冥時日欲沒大山大山間。彼山影倒懸向下。如是彼身苦行口苦行意苦行。彼時命終倒懸向下。彼作是念。此身苦行口意苦行。倒懸向下。本不作行本不作福。我多作眾惡。謂趣作惡作貪作凶暴。不作福行不作善行。亦不作有所歸。我必墮其趣。此便有變悔。變悔已終亦不善生亦不善。此是現苦陰。因淫故至增上淫故。此眾生因淫故。至增上淫故。作身苦行作口意苦行。彼作身至意苦行已。彼因彼緣身壞死時。生惡趣泥犁中。此是彼身苦陰。因淫故至增上淫故。是為淫敗壞。云何棄淫。若有於淫有求欲。當止求欲當度淫慾。棄此淫慾是為棄淫。諸有沙門婆羅門。如是氣味淫者。於中有敗壞。棄捨不知如真。彼豈能自棄淫耶。復能止他耶。如與住俱豈能止淫。是事不然。諸有沙門婆羅門。如是氣味淫。知是敗壞。能棄捨知如真。後自能止淫。亦能止他。如與住俱能止淫者有是處。云何氣味色。若剎利女婆羅門女工師女庶人女。若十四十五女。於此時容色具足。彼時形色有樂有喜。爾時氣味色。此中多有敗壞。云何色敗壞。當如見妹老耄年過齒落髮墮鮐背執杖申縮而行。於意云何。前好容色寧敗壞不。唯然世尊。複次當如見妹病苦患。若臥床上若臥座上。若臥蔭中痛悉著身。極苦極患不樂命欲斷。於意云何。前好容色寧敗壞不。唯然世尊。複次當如見妹若死。一日至七日。若烏啄若鴟啄。若狗食若狐食。若火燒若埋若蟲。於意云何。前好容色寧敗壞不。唯然世尊。複次如見妹死屍。若骨若青若蟲若食若骨白。於意云何。前好容色寧敗壞不。唯然世尊。複次若見如妹屍。無有皮肉但筋相連。於意云何。前好容色寧敗壞不。唯然世尊。複次若見如妹死屍。骨節處處分解散在異處。腳骨在一處。髆骨髀骨腰骨脊骨肩骨項骨髑髏骨。各在一處。於意云何。前好容色寧敗壞不。唯然世尊。複次若見如妹死屍。骨正白如貝。若青鴿色。若赤油潤若腐碎。於意云何。前好容色寧敗壞不。唯然世尊。是為色敗壞。云何棄色。謂於色有求欲。當止求欲。度一切求欲棄此色。諸有沙門婆羅門。如是氣味色於中敗壞。無棄捨不知如真。豈能自止色耶。復能止他乎。而與住居豈能止色耶。是事不然。諸有沙門婆羅門。如是氣味色知敗壞棄捨離。知如真者。彼能自止色。亦能令他止。如所住能止色者。有是處。云何氣味痛。此比丘於淫解脫。至住四禪正受。住於彼時。亦不自壞亦不壞他。此無壞已。於中便得樂。何以故。我說不恚得樂痛。是為痛氣味。云何痛敗壞。謂痛是無常苦盡法。是為痛敗壞。云何痛棄。謂痛求欲止求欲度求欲。是棄痛。若沙門婆羅門。如是氣味痛。不知敗壞。不知棄捨。不知如真。彼豈能自止痛耶。復能止他乎。而與住居棄痛者。是事不然。諸有沙門婆羅門。如是氣味痛。知是敗壞棄捨。知如真者。彼能自止痛。亦能令他止。而與住居能止痛者。有是處。佛如是說。彼諸比丘聞世尊所說。歡喜而樂。
相關詞條
-
五陰盛苦
五陰是色、受、想、行、識,為構成人身的五種要素,人生的種種痛苦,都是由這五種要素組成的人身而來,所以說是五陰盛苦,為八苦之一。
-
八苦
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蘊苦(《法苑珠林·八苦部》)。出自梁簡文帝《菩提樹頌序》:“悲哉六識,沉淪八苦,不有...
漢語常識 英文釋義 八苦 八苦出處 八苦分類 -
太公陰符經
《太公陰符經》是西周的姜尚(姜太公)所著,又稱《太公陰謀》,為中國古代中華民族先秦時期著名的黃老道家典籍《太公》的謀略部分。與《太公金匱》、《太公兵法》...
太公陰符經簡介 太公陰符經正文 太公陰符經補遺 -
行陰
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鵠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 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
行陰十魔境 五墮四種矯亂論 七八種邪計無相 八八種俱非邪論 九七際斷滅邪見 -
苦豆子
苦豆子為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全草及種子。生於田邊、路旁、草地、河邊,分布內蒙古、新疆、西藏等地。性味苦,寒,有毒。清熱燥濕,止痛,殺蟲。主治濕熱泄痢,胃脘...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資源狀況 -
苦豆子[植物]
苦豆子(學名Sophora alopecuroides L),異名布亞(維名),為豆科、槐屬植物,是寧夏的重要藥用植物資源和自然植被組成部分,野生資源分...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資源狀況 -
苦豆子[中藥]
苦豆子,中藥名。為豆科植物苦豆子 L.的種子。分布於華北、西北及河南、西藏。具有清熱燥濕,止痛,殺蟲之功效。常用於痢疾,胃痛,白帶過多,濕疹,瘡癤,頑癬。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資源狀況 -
識陰
佛教術語,語出《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成觀法師編著。
概述 詳述 -
《涅盤經》
《涅盤經》是佛教經典。又稱《大本涅盤經》、《大涅盤經》。中國北涼曇無讖譯。40卷,13品。經中說佛身常住不滅,涅盤常樂我淨;宣稱“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
作品簡介 作品版容 木刻《涅盤經》稀有文物 《涅槃經》與禪宗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