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2007年種植業、畜牧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8%。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39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木薯、甘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木薯、甘蔗產業。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強科技知識培訓力度,提高民眾科技意識,做好木薯、甘蔗種植規模;大力發展畜牧業,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十一五”末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2500元。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88畝(其中:水田403畝,旱地185畝),人均耕地0.9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561.30畝,水面面積33.00畝,其他面積1,606.00畝。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341.11畝(其中:田118畝,地223.11畝),人均耕地1.24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553畝,荒山荒地1500畝,其他面積768畝。有水晶石等資源。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畜牧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7年種植業、畜牧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8%。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3.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5萬元,占總收入的45%;畜牧業收入17萬元,占總收入的3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2頭,肉牛8頭);林業收入6萬元,占總收入的14%;第二、三產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2%。農民人均純收入939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2%),均在省內務工。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41.1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61戶通電,有2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36.7%和5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15戶,均為行動電話農戶(占總數的25%)。該村到鎮政府駐地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0公里。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18畝,有效灌溉率為34.6%。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0公里,距離衛生院30公里。該村建有簡單的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59戶,占農戶總數的98.3%。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內、省外。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2.20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生豬養殖特色產業,計畫發展脫毒紅薯種植產業。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58戶,全村人口共706人,其中男性438人,女性268人。其中農業人口706人,勞動力479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70人;享受低保4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6公里,距離鄉衛生院3.6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50戶。
文化教育
該村一至五年級小學生就讀到保山寨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攀枝花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60公里,距離中學3.60公里。該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5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8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5.6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國家惠農政策和村財務狀況。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6人,黨員中男黨員10人,女黨員6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設在本村或是設在村委會),團員35人。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衛生條件差、農村經濟結構單一、師資力量薄弱、醫療條件差、人畜飲水困難、民眾思想文化素質低下。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優質水稻種植及發展生豬產業,推廣脫毒紅薯種植及梯田養魚業,發展、培訓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繼續推廣沼氣的使用,改善農村衛生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