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危害對象:芒果。
分布:國內外均有發生報導
危害部位:是芒果貯運期的病害,主要危害果實。
形態特徵
分生孢子器球形,有孔口,大多4~6個集生在子座內,極少單生,直徑100~125微米。分生孢子單孢,無色,紡錘形至橢圓形,大小14~23微米×4~6微米。
生理生化特徵:在PDA上菌落平鋪,生長快,初時暗灰綠色或灰黑色,後轉黑褐色至黑色,基質灰黑色轉黑色,菌絲體不旺盛,26~28℃在PDA上培養,約15天可產孢。
侵染循環
蒂腐病的侵入途徑是從花期侵入,在幼果內潛伏,在果實後熟階段表現症狀。此外,病菌可以從采果時的傷口和剪口侵入,而且這是病菌的重要侵入途徑。
發病條件
最適本病發生的溫度為25~32℃。結果期颱風暴雨較多的年份,病害發生較重。採收時留短果柄並及時進行采後處理的果實發病教輕,不留果柄、采後不及時處理的果實發病較重。
危害症狀
該病常見的症狀有3種:
(1)蒂腐型。發病初期果蒂處呈暗黃色、水漬狀。病菌在常溫下擴展很快,全果腐爛一半時病果已出現大量的小黑粒。病部後轉淺褐色至黃褐色,果皮下凹,果內部液化,全果腐爛後再在小黑粒上常出現大量深灰色的菌絲體。
(2)皮斑型。病菌從皮孔或傷口侵入,初時病斑淺褐色、下凹、圓形,後逐漸擴展,中央出現小黑粒,其上長出灰綠色的菌絲體。
(3)端腐型。芒果端部出現水漬狀、暗黑色的病斑,擴展快,常發生於貯藏後期。
防治方法
(1)采後儘快用52℃、1000毫克/升苯來特藥液泡果5分鐘。
(2)其餘防治措施可參照芒果焦腐病的相關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