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肯·肉孜[新疆路橋總公司第一工程處二工區主任]

艾爾肯·肉孜,男,維吾爾族,新疆路橋總公司第一工程處二工區主任。2005年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十七大代表。

艾爾肯·肉孜,男,維吾爾族,新疆路橋總公司第一工程處二工區主任。他是2005年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十七大代表。

1985年8月,20歲的艾爾肯·肉孜從新疆交通學校畢業分配到新疆路橋總公司喀什第一工程處二工區,二工區是環境最艱苦的施工點。每年3月份,艾爾肯·肉孜就打上背包外出施工,一直到12月底才能回來。他上帕米爾,攀崑崙山,進沙漠施工,作業環境異常惡劣,有的地方海拔4000-5000米,俗稱“生命禁區”,高寒缺氧、呼吸困難;有的地方氣溫高達40多度,人稱“火焰山”,酷暑難當、體力難支,艾爾肯·肉孜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乾就是二十年。1998年,二工區施工點連降暴雨,這天中午3點多鐘,剛從施工現場返回駐地的艾爾肯·肉孜一進房門就接到一位朋友的告急電話:“山洪下來了!趕緊走,離開那裡!”艾爾肯·肉孜沒有走,而是堅決地留了下來。他立即組織工友搶救生產設備和原材料,把洪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點。然而就在此時,艾爾肯·肉孜年邁的母親因白內障需住院手術,但他還是決定留在駐地先恢復生產。時隔不久,他又接到妻子住院分娩的電話,母親生病住院,他又身在野外,家裡無人照顧妻子,最終他還是留下來恢復生產。

1996年,艾爾肯·肉孜被任命為二工區主任。面對二工區虧損30萬元的窘況,他仔細查找虧損的癥結,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調整充實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實行分工負責、分片包乾、分項承包,打破大鍋飯,從根本上激發了職工的生產積極性。1999年,二工區轉戰到了條件異常艱苦的斯姆哈納施工,一條羊腸小道是進出工地的唯一通道,生活用品只能靠驢馬運進工地,機械設備無法運到施工現場,勞動強度很大,許多職工情緒不穩定。在這種情況下,質量就很難保證了,艾爾肯·肉孜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與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做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強調工程質量是關鍵、命根子。艾爾肯·肉孜的行動感動了廣大職工,後勤、炊事班、勤雜人員齊上陣,工程不僅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還提前了兩個月。在他的影響下,二工區在以後的施工過程中從未出現任何質量問題,他所帶領的二工區成了工程一處的“放心施工單位”,找二工區施工的客戶絡繹不絕。在艾爾肯·肉孜“質量求生存”的理念下,二工區當年完成產值360萬元,盈利30萬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