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哈德
談到社會市場經濟,就不能不提起被人們稱之為“社會市場經濟之父”的艾哈德(1897~1977)。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負責重建菲爾特地區的經濟,曾任巴伐利亞經濟部長,貨幣信貸處主任,英美占領區經濟委員會經濟管理局局長。1949年9月起在阿登納內閣中任經濟部長,並以社會市場經濟體制解決經濟迅速復甦問題,效果顯著,出現德國的經濟奇蹟。1957年他被任命為聯邦副總理,1963年10月繼阿登納擔任總理,1966年辭職。1967年成為基督教民主聯盟名譽主席。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艾哈德的名字還不被世人所注意,但隨著1948年貨幣改革和經濟改革的成功實施,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誕生,特別是隨著西德經濟的迅速崛起和人民生活的顯著改善,他的名字逐漸成了西德人民依靠適合自己國情的社會市場經濟、用自己的雙手通過艱苦卓絕的勞動在戰爭廢墟上重建家園的象徵,成了與阿登納相提並論的歷史偉人。埃德溫·哈特里奇在《第四帝國的崛起》中指出,“如果說阿登納是德國這艘輪船的船長,正自豪地站在駕駛台上指揮航船返回大西洋兩岸的國家集團之港,那么,艾哈德就是甲板下輪機倉中的司爐。他不斷地添煤,燒火,用
蒸汽推動著渦輪機,給航船加足馬力,全速前進!”。
艾哈德的理論在形成過程中既受到了重農學派的影響,也受到了亞當·斯密的很大影響。他是斯密在德國的代表性人物和頑強化身。從國內的情況來看,他既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也受到了社會民主主義的影響,甚至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李斯特開創的德國歷史學派的影響。
艾哈德不僅是一個傑出的實踐家、實行家和務實家,而且是一個有獨到見解的經濟學家。艾哈德關於社會市場經濟的最深刻和最完整的闡述是在1957年夏對米勒—阿瑪克在1956年為《社會科學手冊》撰寫的關於《社會市場經濟》的文章進行修改時提出的。米勒—阿瑪克的文章說:“社會市場經濟的含義是,把市場上的自由原則同社會平衡結合起來。”艾哈德對該觀點明確表示不贊成,認為這種表述不但不完整,而且更重要的是沒有抓住社會市場經濟的本質,丟掉了靈魂。他強調指出:“社會市場經濟的深刻含義在於,把市場上的自由原則同社會平衡和每個人對整個社會的道德上的負責精神結合起來。”艾哈德這個著名論斷成了德國關於社會市場經濟的權威解釋,常被後人引用並成了基督教聯盟黨在制定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時的重要理論依據。他還指出:“我所認為最關重要的是在指出,西德並沒有採用過什麼秘密科學。我在事實上不過實踐了發展西方各國的現代經濟學原理,把漫無限制的自由與殘酷無情的政府管制兩者之間長期存在著的矛盾予以解決,從而在絕對自由與極權之間尋找一條健全的中間道路。”這條“中間道路”就是“社會市場經濟”之路。
關於社會市場經濟理論,艾哈德強調了以下幾個最基本的原則:
艾哈德理論
一是自由原則。他說,“自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依我看來,政治自由、經濟自由和人的自由構成了一個完美的統一體。抽出其中的一部分,而不衝垮整體是不可能的”。他認為,自由是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和基礎。沒有自由,便沒有一切。當然,這個自由不是無邊無際的,是必須在法律限定的範圍之內的。政治自由是指要有不受壓迫和剝削、自由表達自己的意志的權利。經濟自由是指有自由經營、自由擇業,自由進行經濟活動、自由遷徙和自由競爭的權利。沒有自由競爭,便沒有經濟繁榮,便沒有把國民生產總值這塊“蛋糕”做大的物質基礎。人的自由是指人有權按照自己的意志表達自己的願望,並在國家憲法和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採取一切自己認為必要和可行的手段和方法實現自身的價值。只有當人們擁有自己決定權的時候,他才能在善與惡之間、真與假之間、正確與謬誤之間、光明與黑暗之間按照自己的判斷作出抉擇。
二是社會平衡原則。在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市場經濟下,必然會出現落伍者、失敗者和貧弱者。為了避免兩極分化,貧富過於懸殊,一定要考慮到社會的弱者,必須要按照社會公正的原則對社會財富進行合理分配,必須實行社會保障,必須實行人道主義精神。但應當指出的是,這裡必須首先強調要實行自力更生的原則,就是說,必須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謀求生存的條件,只有在自己做了最大努力仍不能維持生存的情況下,才能指望國家和社會的救援,從而實現社會的積極的平衡。
三是指每個社會成員必須要提高自身素質、道德修養,向社會負責的原則。每個社會成員必須孜孜不倦、自強不息,通過自己誠實的有創造性的勤奮勞動不斷創造財富,對社會作出貢獻,並要對社會、對他人和對家庭負責,必須關心他人,關心弱者,決不能惟利是圖,不能自私自利,不能崇尚拜金主義,不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就是說,作為社會成員,首先要講道德、講責任、講奉獻,然後才是索取。只有每個社會成員都去這樣做,經濟才能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政治局面才能穩定,道德情操才能高尚,世間才能充滿友愛,社會才能長治久安,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這些是艾哈德社會市場經濟理論的深刻含義和核心所在。
四是中庸的原則。他既厭惡帶來兩極分化、貧富懸殊的漫無邊際的傳統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自由主義”,也明確反對實行計畫經濟和導致“平均主義”的蘇聯式的僵化的社會主義。他認為,只有充分吸納兩者的長處,擯棄兩者的弊端,才能找到一條新的不偏不倚的道路。
市場上的自由原則、社會平衡、個人對社會負責和中庸原則不是簡單的相加和堆砌,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是缺一不可的。抽掉其中任何一點,都不符合艾哈德社會市場經濟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