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辛格的魔盒

1935年辛格離開波蘭,到美國和已經在紐約安家的哥哥一起生活。 從40年代開始,辛格致力於以猶太社會的生活為主要題材的小說創作。 讀辛格的作品,最好能多了解一些猶太文化典籍。

內容介紹

“天地把存在過的一切都消滅殆盡,化為塵埃。唯有那些清醒時做夢的夢想家,透過稀疏的網喚回昔日的幻影。”這是瑞典文學院拉思.占蘭斯坦教授在1978年給艾.辛格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中的第一句話。艾.辛格這位“偉大的寓言家和短篇小說師”,也被譽為“當代最會講故事的小說大師”。正是他,寫出了《傻瓜占姆佩爾》和《市場街的斯賓諾莎》等短篇小說名篇,挽救了一種行將衰亡的古老文化,“保留了東歐猶太即將消失的傳統”,從而以“充滿了激情的敘事藝術”,反映了“人類的普遍困境”。本書是其短篇小說集,收錄了辛格的代表作品。

作者介紹

艾薩克·巴希維斯·辛格1904年7月14日生於波蘭的萊昂辛鎮。父親是一位貧窮的虔敬派猶太教拉比,母親出身於猶太教拉比世家。父親神秘的虔信主義和母親的理性主義對年幼的辛格思想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1908年,全家遷居華沙。辛格在華沙教區學校學習猶太民族的希伯來語與意第緒語。
到1921年,為了逃脫比爾戈雷令人窒息的氣氛,辛格準備遵從父母之命進華沙猶太神學院學習。受他哥哥伊斯雷爾·約瑟夫的啟發,他開始從事世俗創作。他15歲時就開始使用希伯來語寫詩和短篇故事,後來便永久地轉向用意第緒語創作。20世紀20年代,他靠做一些翻譯工作勉強謀生,併為一家意第緒語文學期刊《文學叢刊》擔任校對,同時也在期刊上發表了最早的一些短篇小說。1935年辛格出版了第一部作品——以魔鬼撒旦為題材的《戈蘭的撒旦》。
1935年辛格離開波蘭,到美國和已經在紐約安家的哥哥一起生活。在那裡,他開始為一家意第緒語日報《猶太前進日報》撰稿,並在其寫作生涯中一直與它保持聯繫。1940年他與德國移民阿爾瑪·海爾曼結為伉儷。1943年加入美國籍。
從40年代開始,辛格致力於以猶太社會的生活為主要題材的小說創作。30多年中,他寫了16部長篇小說與短篇小說集,三個劇本及回憶錄、散文集等。從辛格整個創作來看,短篇小說的成就更高於長篇小說。
辛格使用的意第緒語現在已很少有人使用,他的創作不但拯救和繼承了古老的波蘭猶太人的文化傳統,而且也豐富與發展了美國當代文學。1978年獲得的諾貝爾文學獎是對他繼承與發展意第緒文學和美國文學雙重傳統的最高獎勵。艾·巴·辛格的創作具有強烈的猶太文化氣息。讀辛格的作品,最好能多了解一些猶太文化典籍。

作品目錄

上篇
傻瓜吉姆佩爾
市場街的斯賓諾莎
康尼島的一天
掘墓人
弄妖術的人
泰貝利和魔鬼
短暫的禮拜五
魔鬼的婚禮
布朗斯維爾的婚禮
施勞麥勒
玩笑
猴子傑澤爾
那裡有有點什麼
俘虜
掃煙囪工人黑雅什
皮包
奧勒和特露法——兩片樹葉的故事
鬍子
瀆神者
遁世者
主教的衣缽
外公和外孫
一次演講
三次奇遇
打賭
死而復生的人
薩姆·帕爾卡與戴維·維什科弗
人老心不老
女扮男裝求學記
大喜之日
下編
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說
我為何為孩子寫作
辛格訪談錄
盡力講好我的故事
關於猶太作家和意第緒語作家
談法國作家及其他
訪談
猶太好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