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荔堂

荔堂老師治學嚴謹,不恥下問。 幾十年來,荔堂老師一直過著儉樸的生活。 荔堂老師一生從事教育工作,勤奮踏實,誨人不倦。

紀念荔堂老師誕辰100年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在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的今天,荔堂老師出生於江西省靖安縣城西大橋下“太史第”。
舒荔堂 。名敏浚,字睿堂,後改荔塘、荔堂。父荊山(又名信寶),是晚清秀才,自號“老瘦”,人稱瘦道人,喜詩文,善書畫,一生以筆耕為生,晚年執教族立雙峰國小,並任靖安縣誌館副館長。母程慶宜,江西省新建縣大塘汪山人。
荔堂老師自幼多病,六歲入家塾發蒙,十歲進族立高等國小,十三歲畢業。十七歲進入南昌私立西江中學,一年後,因經濟困難,考入省立第六師範學校。二十四歲(1930年)畢業(這時學校改名省立第四中學,設有師範)。同年,受聘於南昌市第六國小(後改名省會繩金塔國小),開始了他的教書生涯。1938年春,日軍進逼江南,南昌學校疏散,他離校回靖,受聘為家庭教師,次年春,靖城淪陷,攜家避難本縣官莊,先後任江西遊擊戰區第二中山民眾學校教員、校長及戰區教育第三督導處永修、武寧教育指導員等職,1943年春,受聘於江西省立贛西北第二臨時中學(後改名為協和中學),任二院主任,直到抗戰勝利後學校遷武寧。他還曾任省立吉安實用職業學校教導主任等職。戰後,本縣私立期成國小創辦,他受聘主持校務。1948年,他任靖安縣立初級中學教導主任。建國後,他仍在靖安中學執教。1962年調縣文教局教研室工作,不久列為編外休養,1975年辦理退休手續。
荔堂老師治學嚴謹,不恥下問。在他年逾半百之後仍堅持參加函授學習,遇有疑難,不僅同本地函授學員研討,還寫信和在外地學習的子女商量。克服多病、易忘等困難,五十八周歲獲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函授畢業證書。
幾十年來,荔堂老師一直過著儉樸的生活。他沒有菸酒嗜好,不隨便花錢。然而他卻樂於接濟生活上有困難的人。在協和中學任教時,靖安學生在該校讀書的有八十餘人。當時大家生活都有困難,有誰一時錢米短缺,他總設法解決,有時還特地招呼學校總務處給自己記帳以補足學生欠費。晚年生活好了,他仍不曾購買過一件高檔的衣物,而把結餘的錢接濟生活上有困難的親屬。
荔堂老師一生從事教育工作,勤奮踏實,誨人不倦。早在省會繩金塔國小任教期間,就以成績顯著,連續三次獲晉級加薪獎勵。抗戰期間,經常冒生命危險,出入永修、武寧的敵占區,推行抗日救亡教育。戰後,由他主持的本縣私立期成國小,教學質量優良,安義、奉新等鄰縣學生慕名就讀者甚多。新中國成立後,他多次被評為全縣模範幹部、教育先進工作者,並當選為第三、四、五、六屆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縣人民委員會委員,縣政協首屆委員。編外休養後,仍堅持上班,直到1968年離職休養,這時他已六十三歲。1983年春節後荔堂老師因病去世。有傳略載《靖安縣誌》、《靖安政協志》、和《靖安人物》。
荔堂老師為人正直,敦厚老實,待人謙虛誠懇。他對學生和晚輩都以禮相待,因此學生對他非常尊敬。抗戰時,他一家老小避居山區,當地學生常登門看望,有的還以糧油柴菜相接濟。晚年患病期間,一位曾經是他學生的老中醫師,經常不請自來的為他診治、送藥。1983年春節剛過,一位年過花甲的山裡學生帶著山區土特產來向他拜年,不料他已去世入殮,學生扶棺痛哭,在其《悼念舒荔堂老師四首》中寫道:
捧讀冬初病後書,今春拜訪竟來遲。
無端事故偏難我,負了頻呼敢怨誰。
表達了學生對他的一片敬愛之情。
讓我們永遠懷念敬愛的荔堂老師。
2005年重陽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