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蟲蠕蟲狀,如頭走蟲(Cephalobaena),體長2—13cm,圓柱或略扁,體表具很厚的角質層,形成環狀,因此使體表出現體環。身體前端有5個突起,其中4個呈腿狀附肢,末端具爪,位於兩側;另一個在前端中央,末端有口,周圍有鉤。有的種4個附肢狀突起退化,僅留有爪,用以附著在寄主組織上。如蛇舌形蟲(Arimillifer),成蟲寄生在蛇體內,而人是其中間寄主。
體壁具厚的角質層,在幼蟲發育過程中周期性地蛻皮。體壁肌肉為橫紋肌,但排列成環狀及縱行層。也具有血腔。消化道簡單,呈一直管,前端有口,周圍有鉤,適於吸血。沒有呼吸、循環及排泄器官,神經系統與環節動物及節肢動物相似,腹神經索上有三對神經節。
舌形動物為雌雄異體,生殖系統發達,生殖孔位於腹中線前端或後端,體內受精。發育中的卵通過寄主糞便,或寄主的口、鼻粘液排到體外。其中間寄主可能是魚、或嚙齒類等,幼蟲在中間寄主體內發育需蛻皮數次。幼蟲具4—6個腿狀附肢。當中間寄主被終寄主取食後,則進入終寄主的胃,再通過食道、氣管或鼻、咽呼吸道進入肺或鼻道中生存。
舌形動物的分類地位尚難以確定,但它們的附肢、體腔、神經及幼蟲的特徵,說明它們與節肢動物有著某些聯繫。
相關詞條
-
舌形貝
舌形貝,是無鉸小腕足類,殼由幾丁質組成。現生屬(海豆芽屬〔lingula〕)見於正常的海洋環境,是世界上已發現生物中歷史最長的腕足類海洋生物。呈殼舌形或...
簡介 形態 起源 結構 寒武紀 -
軟舌螺動物門
軟舌螺動物門是動物界的一個門,是一類已經滅絕了的海生有殼的無脊椎動物,其化石一般保存錐殼,口蓋和附肢三個部分,外殼為鈣質成分,兩側對稱。
繁盛 形態結構 生活習性 分類 爭議 -
多鰓孔舌形蟲
多鰓孔舌形蟲屬柱頭蟲科、舌形蟲屬。多鰓孔舌形蟲身體柔軟、細長,呈蠕蟲狀。體長35~60厘米。1965年由中國生物學家張璽等人發現,它是一種中國特有的無脊...
形態特徵 生活習性 分布區域 生物價值 物種現狀 -
舌形蟲類
舌形蟲有100餘種(分9科18屬),分類位置尚有爭議。通常認為舌形蟲屬節肢動物門舌形蟲綱或舌形動物門。
分類 形態 生活史 流行病學 -
舌形蟲病
舌形蟲病,是由舌形蟲(Lin 寄生於人體的舌形蟲有10種,大蛇舌狀蟲(Armillifer 曾有報導舌形蟲病可能產生癌症,但不能肯定與舌形蟲的關係。
疾病簡介 危害 舌形蟲分類 舌形蟲形態 流行病學 -
動物[生物學名詞]
動物分類學家根據動物的各種特徵(形態、細胞、遺傳、生理、生態和地理分布等)進行分類,將動物依次分為6個主要等級,即門、綱、目、科、屬、種。 根據化石研究...
詞語概念 基本含義 基本習性 早期動物 無脊椎動物的特徵 -
舌形貝屬
舌形貝屬,是一種生物學學科的一種專有名詞。 俗稱海豆芽,是腕足動物門、舌形貝無鉸綱、舌形貝目的一屬。殼為幾丁質和磷灰質互動成層。兩殼大小近等,輪廓長卵形...
基本信息 科屬分類 分布範圍 -
動物分類學
動物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主要研究動物的種類、種類之間的親緣關係、動物界起源和演化等。主要根據自然界動物的形態、身體內部構造、胚胎髮育的特點、生理習性、生...
基本知識 研究內容 歷史進展 四大學派 不平衡現象 -
舌形貝綱
舌形貝綱,是一種生物學學科的一種專有名詞。 英文名Lingulata,屬動物界、腕足動物門。俗名海豆芽,主要分布於溫帶和熱帶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