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興隆鎮鎮址原是五十家子村。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京奉鐵路(今京瀋線)通車,在五十家村北建興隆店車站,後來五十家子通稱興隆店。興隆鎮所轄地區解放前後各個時期均屬二區,解放後仍屬二區,後改興隆店區,撤區後屬興隆店鄉。1958年建興隆人民公社.1983年改興隆鄉,1984年建鎮。
1996年,面積138.8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轄五十家子、張高力、圖顏太、老合牛、弓匠堡子、六道崗子、邱家屯、韓家窩堡、姚平房、新立屯、沈家崗子、蘭旗堡子、於家、白廟子、雙廟子、橫路子、周家、孤家子、古洞崗子、狼尾泡、班屯21個行政村和興隆鎮居委會。
2002年,鎮政府駐五十家子,人口2.92萬人,面積138.8平方千米,轄興隆1個社區,蘭旗、邱屯、沈家崗子、新立屯、弓匠堡、古洞崗子、姚平房、狼尾泡、孤家子、橫路子、雙廟子、五十家子、韓家、周家、圖顏太、白廟子、張高力、六道崗子、班屯、於家、老合牛21個行政村。
行政代碼
210181104:
~001 121興隆社區
~200 121五十家子村
~201 220張高力村
~202 220圖顏太村
~203 220老合牛村
~204 220弓匠堡子村
~205 220六道崗子村
~206 220邱家屯村
~207 220韓家村
~208 220白廟子村
~209 220橫路子村
~210 220周家村
~211 220孤家子村
~212 220沈家崗子村
~213 220古洞崗子村
~214 220新立屯村
~215 220蘭旗村
~216 220班屯村
交通情況
興隆鎮交通四通發達,通往關內的必經之路“瀋山鐵路”穿境而過,清代建成的由北京去瀋陽朝聖的大御路斜穿境內,中部有遼中到老牛圈的遼新公路穿越鎮政府所在地與京瀋北線銜接,南部有瀋陽通往新民市(304線)的沈新公路和京瀋公路相接,各村黑色油漆路連網。由於地理位置的優越,加之各種資源豐富,使興隆鎮成為歷史上的有名重鎮,歷代都以區域鄉建制於此。
農業生產
興隆鎮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氣候濕潤,資源豐富,為發展農業、畜牧業、漁業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清水優質大米出於此鎮,年產糧食超億斤,是瀋陽市重點產糧鎮和優質大米的生產基地。畜牧業發達,每年可向市場提供商品豬1萬多頭,商品肉雞1000多噸,鮮蛋3000多噸,肉牛3000多頭,羊1000多隻,養魚水面2300畝,年提供商品魚300多噸。
工業發展
興隆鎮工業歷史悠久、發達。解放初期就有鐵木社、綜合廠、造糖廠等。六七十年代興隆工業在新民地區是小有名氣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大潮,這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各行工業星羅棋布,遍地開花,有塑膠製品加工專業村,號稱瀋陽地區的小溫州。有機械、工具機配件加工企業四十來家,產品遠銷全國各地。還有造紙、紙製品、泡沫、油漆、水泥、飼料、生物有機肥、玻璃纖維製品、彩板門窗、醬油等行業。工業的飛速發展、繁榮了地方經濟,這幾年由於興隆鎮重視招商引資工作,新引進大型企業十幾家。吸引了投資者,也為增加地方財政收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該鎮有11萬多畝土地,2300畝水面,1000畝鎮辦農場,可進行農事開發。有占地600畝、並有二條鐵路專用線直接廠區,廠區內有三棟住宅樓(占地4000平方米),辦公樓一棟(占地3000平方米),並有10千伏專用變電線路及供水設施。有占地500畝地的軍區農場,內有澱粉生產線一條,占地1萬平方米。
領導分工
黨委書記趙勇:主持黨委全面工作,負責黨的建設和武裝工作。
鎮長、黨委副書記沈宏兵:主持政府全面工作,負責全鎮經濟工作和機關建設。分管經營管理、村財核算中心、統計、審計、機關後勤工作,協調國稅所、地稅所工作。
黨委副書記畢維健:負責黨務、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分管組織、紀檢、宣傳、文秘、信訪、綜合治理、統戰、政協、群團、婦聯、共青團、老幹部、關協工作,協調派出所、法庭、司法和醫院工作。負責民政、土地、村鎮建設工作。
副鎮長丁建平:負責農業工作。分管農業、農機、林業、水利、畜牧工作,協調動監所、糧庫、供電所、河道管理所、信用社、農行工作。
副鎮長張海波:負責計畫生育、衛生、教育、文化、體育、廣播、勞動、合作醫療工作,協調物價、工商、供銷和學校工作。
副鎮長鬍曉鵬:負責二三產業、安全生產、交通工作,協調郵政、電信、環保工作。
武裝部長李繼年:負責武裝工作。
科技副鎮長鞏會民:負責科技和工會工作。
紀檢委員肖永傑:負責紀檢、監察工作。
組織委員白玉平:負責組織工作。
綜治委員齊國強:負責文秘、綜合治理和接待工作。
宣傳委員張英強:負責宣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