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山鎮[吉林省通榆縣興隆山鎮]

興隆山鎮位於通榆縣西北,西與內蒙古自治區科右中旗接壤,北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向海相連。全鎮幅員面積12000公頃。轄16個村,54個自然屯。總人口35000人。興隆山鎮交通便利,301省道橫貫東西,興團線穿越南北。是吉林省西部的一個新興城鎮。

概況

興隆山鎮 興隆山鎮

興隆山鎮位於通榆縣西部,西與內蒙古自治區科右中旗接壤,北與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連。面積1003平方千米。人口2.5萬人。轄2個居委會、10個行政村。301省道過境。名勝古蹟有新石器文化遺址敖包山、萬畝黃榆林等。

沿革

由駐地興隆山而得名。清代屬蒙王地;光緒年間開始定居放牧、農耕。清末歸醴泉縣所轄。民國四年屬瞻榆縣。1956年置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84年建鎮。1997年,面積1022平方千米,人口2.3萬,鎮政府駐興隆山,轄長勝、興盛、糧豐、長發、三寶、林盛、林茂、愛國、東風河、交格廟、連環泡11個行政村和太和、順興2個居委會。

鎮情概況

興隆山鎮 興隆山鎮

興隆山鎮歷史悠久,古代文明、現代文明交相輝映。著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敖包山、聞名遐邇的萬畝黃榆林、全國最大的風力發電場在其境內。

興隆山鎮黨委和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依託資源優勢,牢固樹立“工業富鎮、牧業強鎮、商貿活鎮、生態立鎮”發展理念, 圍繞全縣社會經濟發展“基礎在農業、重點在工業、根本在生態”的功能定位和“建設全國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縣、綠色能源示範縣、特色生態旅遊縣”的發展目標,不斷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實現了鎮域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億元,人均純收入達到4500元,是吉林省綜合改革“十強鎮”。

產業發展

興隆山鎮 興隆山鎮

興隆山鎮黨委和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依託資源優勢,牢固樹立“工業富鎮、牧業強鎮、商貿活鎮、生態立鎮”發展理念,圍繞全縣社會經濟發展“基礎在農業、重點在工業、根本在生態”的功能定位和“建設全國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縣、綠色能源示範縣、特色生態旅遊縣”的發展目標,不斷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實現了鎮域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億元,人均純收入達到4500元,是吉林省綜合改革“十強鎮”。 興隆山鎮把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建設作為發展農、牧業的突破口,確立了“生態建設立鎮、科技創新興鎮、綠色食品富鎮、股份牧業強鎮”的發展理念,依託四個基地,促進特色農業、牧業的發展。一是依託省婦聯扶貧基地,大力發展水稻、辣椒產業;二是依託大連鑫億公司東風河高效農業示範基地,大力發展小冰麥、大豆產業;三是依託省農發辦萬畝草籽基地,大力開展人工種草和“三化”草原治理;四是依託肉用羊開發繁育基地,大力推進舍飼半舍飼肉用羊繁改進程。堅持以市場為先導,科技為支撐,把花生、芝麻作為興隆山鎮特色農業的後發優勢。在穩定雜糧雜豆面積的基礎上,2008年將依託土地優勢,大力發展花生、芝麻產業。

畜牧業發展

興隆山鎮 興隆山鎮

牧業始終是興隆山鎮的強勢產業,草原面積、秸稈存貯量都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牛羊的存欄數居全縣前列。全鎮有養牛專業村1個,養羊專業村1個。在鼓勵千家萬戶搞養殖的基礎上,積極引導農民向園區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建有肉用羊繁育中心1處,育肥牛場5處,育肥羊基地一處,已入住22戶,今年準備再建28戶,戶均年育肥羊可達1000隻。成立了黨員育肥羊合作社,有社員80多戶。2004年,鎮裡將依託縣裡優惠政策,大力發展奶牛產業,籌化奶業園區建設。通榆縣興隆山鎮現已建成百棟育肥羊園區一處,年出欄育肥羊2萬隻;奶牛園區一處,存欄優質奶牛500頭;整村舍飼絨山羊示範村一處,舍飼優質絨山羊1000隻。新建雙興鹿業新村,2008年內計畫完成60戶,養鹿2000隻;明年完成40戶,共100戶,養鹿5000隻。並通過大力開展退耕還林還草,搞好雜糧雜豆桔桿轉化利用,力爭利用3至5年時間徹底結束草原牧業的歷史。

農機管理

興隆山鎮 興隆山鎮

2007年,通榆縣興隆山鎮農機管理站在農機管理工作中緊緊圍繞農業增產增效、農民持續增收、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開展工作,認真貫徹《道路交通安全法》和《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認真抓好抓實農機安全村活動,下大力氣加強了農業機械監督管理,保證農機安全生產。並充分利用好政府重視農業、重視農機化發展的政策,引導農民購置先進、高效、安全的大、中、小型、複式農業機械。使全鎮的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質量監督管理進一步加強,保障了全鎮農機化事業持續穩定發展。

職業教育

通榆縣興隆山鎮黨委和政府從全鎮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把職業教育擺在了突出的位置。一是把鎮中學作為鎮農科教結合的主要形式和重要依託,使中學融普教、職教、成教於一校,集農業、科技、教育於一體。實行一套班子管理、一支教師隊伍施教。內容上互為滲透、功能上互為補充、效益上互為促進。二是鎮中學與鎮政府的農業、林業、畜牧、水利、等各站(所)緊密配合,定期組織相關專業人員到校培訓。使學生既完成了普通國中的學習任務,又接受了一定的農職業教育,為全鎮發揮了人才培養、生產示範、新技術推廣、科學實驗和諮詢服務等五個方面的“中心”作用。三是實施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成人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工程。使全鎮的職業教育的發展步伐明顯加快,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四是以就業為導向,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改變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培養模式,不斷搞好與縣職教中心的銜接、輸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人才培養模式。已向市、縣職教學校輸送學員50多人次。90%的學生學有所成,在不同的工作崗位就業。使職業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能力得到明顯增強。五是保證對教學基地的投入力度,中國小共有教學實驗驗基地10公頃。使學生有廣闊的實踐鍛鍊空間。六是利用國家扶持農村每村一名大學生的機會,選送優秀農村青年進大學深造,學成後回來為家鄉建設服務。近二年,已有二十名在校生正在不同的大中專院校就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