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興義市桔山中學位於貴州省興義市桔山街道,學校辦學歷史起源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受西方科技和新文化影響,以及鄉賢趙學坤(1851-1935)倡導下,創辦“安貞學堂”,民國32年(1943年),更名為安貞鄉中心國民學校。解放後,人民政府接管,更名為桔園國小,1970年增設中學部。
1988年,學校正式更名為興義市桔山中學,現為興義市人民政府直管公立學校。
歷史沿革
光緒29年(1903年),受西方科技和新文化影響的鄉賢趙學坤(1851~1935)倡導下,在桔園村西門口寺廟創辦“安貞學堂”,教員3人,一至三年級3個教學班,學童50名。光緒31年(1905年)改為興義縣北一初等國小堂。辦校初,在校園內小山上修築“安貞堡”以避兵禍。全體師生勤工儉學,開墾種植校門前荒地解決辦學困難。民國26年(1937年),留日鄉人趙元奎(字競生1896~1952)、趙元傑(字伯俊1896~1951)等倡導下,併入大山、鍋底塘等村寨的幾個家庭式學堂,升格為安貞兩級國小,教員10餘人,學生300餘人。民國32年(1943年),更名為安貞鄉中心國民學校。解放後,人民政府接管,更名為桔園國小,是方園數十里內的完小。
1952年設校長、教導主任各1人。1970年增辦“戴帽國中”,招初一年級1個班30餘人,學生計200餘人,教師15人。1986年國小部分離出去,更名為興義縣桔園初級中學;建立中共桔園中學支部委員會,有正式黨員3人。1987年設總務處、政教處。1988年正式命名為興義市桔山中學。1993年學校多方籌資,建多功能教室1個。1997年,全校所有班級均開展三維立體同步電化教學實驗。 1998年2月28日,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綜合樓(資金、結構、面積)”落成典禮,州教育局首家授予“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校牌,省、州、市相關領導參加授牌儀式。學校領導和部分專業教師分期分批外出參加現代教育技術知識培訓。2001年1月12日,省教育廳頒發“貴州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校牌和證書,屬全州首家省級示範學校。2004年台胞朱英龍學生捐助人民幣46萬元、向教師借款36萬元,建“繡山樓綜合樓”1棟、鋼混結構、兩樓一底,建築面積1250平方米;4月30日,省教育廳批准為“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學校(全州還有興義一中、師專附中兩校獲此殊榮);成立職教部。校園占地面積18.2畝,校舍總建築面積6225平方米。學校工會、女工小組、共青團總支、學生會、年級組,教研組等基層組織機構健全。
教學設備
學校在全市率先建集電教室、音樂室、會議室等為一體的多功能教室1個,即早期的電化教室;開展三維立體同步電化教學實驗,狠抓教研教改,成績十分突出,省民進中央歐主委等領導視察後給予很高的評價,並將教改工作經驗作為當年省政協四次會議發言材料,省內外的教育專家、領導、同行紛紛到校考察、學習。
職教部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堅持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訓轉移就業為目標,州農業局確定為國家陽光工程技能培訓桔山培訓基地並授牌。
就業發展
幾年來,共培訓52期2645人,轉移就業2120人,就業率80%。就業地點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蘇、浙江、廣東等地和本地相關企業。職教部還開辦農村遠程教育工程項目,建立桔園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培訓基地,不僅為培訓農村黨員幹部和發展農業科技服務,還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發揮積極作用。
所設專業
開設電腦套用、物業管理、市場行銷、賓館服務、家政服務等培訓專業。
學校榮譽
2001年12月獲第四屆峽谷杯運動會(多鎮、校聯辦)女子籃球第一名;2002年4月在團市委、市文體廣播局舉辦的“迎五四,慶建州”歌舞大賽中獲二等獎;基礎教育質量不斷提升,2008年被市委、市人民政府評為文明校園;2009年被市教育局評為示範家長學校。
師資力量
教職工73人,中共黨員26人,;中學高級教師5人,中級教師35人;本科學歷31人、占42%,大專學歷40人、占55%。教學班14個,學生7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