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善寺遺址位於北京南獨樂河鎮峨嵋山村東1公里。寺東有靈泉湧出,又名靈泉寺,俗稱水峪寺。
興善寺始建於唐鹹通三年(862年),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重修。明永樂年間,御馬少監樸實令僧澤聚前往寺中住持,並捐資重修靈泉寺。正統八年(1443)二月,樸實出欽差從此路過,看到峨嵋勝景十分高興,又捐資助寺。月底回京後,上奏皇帝,明英宗朱祁鎮賜名為“興善寺”,澤聚為住持。從此,寺前山門掛上了“敕賜興善寺”的門額。
自上而下,最高處為大悲閣,內奉千手千眼佛,高三丈余,左右立像高3米多,東西牆壁塑諸天神像。北面建懸山十八洞,每洞各塑一座二層羅漢閣,四壁皆塑小金佛,高7寸,三面皆滿,名佛山。此外,峨嵋山還建有臥佛殿、真武殿、藥王殿、四大金剛殿等。寺東有一眼靈泉,因泉水比地面高出數尺,從上而下,所濺水花似玉,從而得名“靈泉漱玉”,成為平谷八景之一。1942年4月11日,被日本侵略者一把火燒成瓦礫堆,佛像經文無一遣存,只剩下幾通石碑及摩崖石刻“三生石”。詩文碑曾暫存在平谷文廟,現收藏在縣文物管理所。目前,這裡正在開發建設“峨嵋太極神境”旅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