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最合適的繪本相遇

與最合適的繪本相遇

媽媽給娃選繪本,通常有兩步:第一步,知道什麼是好的繪本,選擇那些經典、雋永、值得反覆回味的美好作品。第二步,開始探索最適合自己孩子的繪本,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會有一些特定的繪本,在特定的時期跟孩子的精神產生共振,媽媽最好能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找到它們,而沒有任何一個專家能夠取代媽媽的角色。大多數媽媽的目標停留在第一步,而其實只有到了關鍵的第二步,才能開出奇妙的花,這最考驗媽媽的學習力和耐心的部分,也是培育孩子中最為微妙的部分。 《與最合適的繪本相遇》這本書,是一個媽媽走過這兩步的紀實。她看過大量的繪本,反覆驗證,跟繪本媽媽和專家們討教,形成了一套為孩子選繪本、讀繪本、讓繪本與生活水乳交融的心得。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與最合適的繪本相遇》是一位辣媽分享的她與娃的繪本共讀經歷。和許多初為人父、人母的家長一樣,在給娃選繪本、講故事方面,她有過困惑、有過迷茫。然而,在逐漸的學習和嘗試之後,她開始漸入佳境。
最初給娃講繪本,只是出於“滋養”娃的目的,意外的是,在沒有刻意教娃認字的情況下,五歲半時,娃已經可以全篇閱讀媽媽寫的專欄;大量接觸繪本的另一個效果,是娃對閱讀本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好奇、熱情、樂觀,在陌生的地方,馬上能找到舒服的自處方式。
老子曾說: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或許繪本閱讀的最高境界也正應該是:唯讀,不教。作為父母,我們不妨以愛之名,借繪本之力,把幸福的種子種在孩子們的心裡,靜靜地等待它發芽、開花。
還在等什麼,讓我們一起翻開《與最合適的繪本相遇》,開始分享這位辣媽和酷娃的繪本共讀經歷吧!

作者簡介

曲奇,本名覃凱,專欄作家。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曾任職於某世界500強公司市場部,後赴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留學。目前任職於某媒體,專注關於可持續生活方式(Sustainable Living)的寫作與倡導。育有一女,在帶娃的過程中深覺“跟孩子共同成長”是可持續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踐行之。

媒體推薦

我發現,如今在育兒這件事上有追求的媽媽,都給孩子讀繪本。繪本是世界上最美的書,我期待每個孩子都有一位能讓他(她)與最合適的繪本相遇的媽媽!
——兒童閱讀推廣人、五顆星美育創始人 楊政
給孩子讀繪本,媽媽比專家更靠譜,誰讓媽媽的聲音最動聽,還總能看懂娃娃的小心思。從本書作者和女兒的對話中,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親子閱讀為孩子帶來的高質量陪伴,不說教,而是給孩子最美好的事物來滋養她。
——“繪本食堂”發起人 周婭
作者用風趣而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個與繪本有關的真實生活場景,感動的同時,我不禁回憶起自己和孩子間有關繪本的點點滴滴。帶著愛與好奇,一起在最適合的時間、地點、場景下遇見最合適的繪本,對大人和孩子來說都是非常珍貴的人生體驗。
——廣州悠貝親子圖書館濱江東分館館長 咔咔媽
這本書呈現了我所認同的育兒觀:親子共讀的意義不在於識字,更不在於長知識,而是通過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互動,將繪本中的善與美傳遞給孩子,並伴隨他們一生。
——北京華德福學校家長 九歌

圖書目錄

前言有一種育娃觀叫“滋養”
part.1 繪本閱讀:此中有深意
我跟娃的繪本密語
補課情結:有多少快樂可以重來
講繪本這件事沒有專家
part.2 挑繪本:價值觀的選擇
年齡不是問題,價值觀才是
通過大卡了解世界是脆弱的
放下傲慢,才能讀懂繪本
進入繪本世界,找誰當領路人
從繪本菜鳥到自信買手
有一種感覺叫驚艷
國際視野與本土體驗並重
如果,娃選擇了我不欣賞的繪本
其實,只有一小部分的書必須買
小繪本也能談大話題
part.3 講故事是一項技術活
基本原則:有字讀字
最難講的故事:無字之書
用最適合的方式講故事
讓孩子自己講繪本的一部分
拜託,請扔掉那些導讀吧
深度閱讀的魅力
念不念英文,這是一個問題
part.4 繪本延伸的世界
表達愛:《猜猜我有多愛你》
男女有別:《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
愛情的定義:《愛的奇妙滋味》《活了100萬次的貓》《小小戀人》
結婚那點事:《鼠小弟和鼠小妹》
出生的奧秘:《小威向前沖》
什麼是死:《大灰熊說再見》《獨自去旅行》
父母角色:《我媽媽》《我爸爸》
懂得體諒:《朱家故事》
獨處的時刻:《讓我安靜五分鐘》
認識嫉妒:《我好嫉妒》《綠池白鵝》
信任與戒備: 《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
第一名有多重要:《一定要比賽嗎?》
所謂理想:《我愛地球和宇宙》《凱蒂的名畫奇遇》
永不言棄:《小種子》《大腳丫跳芭蕾》
預先知道的世界:《環遊世界做蘋果派》
食育之魅:《爺爺的有機麵包》
治癒悲傷:《爺爺的肉丸子湯》《麥先生的旅行》
學會記流水賬:《蚯蚓的日記》
愛上自己的名字:《我的名字克麗桑絲美美菊花》
面對尷尬的癖好:《挖鼻孔真好玩》
性情派聚會:《魯拉魯先生請客》
生物課測驗:《小蝌蚪找媽媽》《魚就是魚》
掉牙是值得慶祝的:《一顆超級頑固的牙》《瑪德琳卡》
欺負與被欺負:《同桌的阿達》
鄉村慢生活:《趕牛車的人》
part.5 “繪本控”的點點滴滴
《佩澤提諾》
《雪花人》
《神奇的色彩女王》
《爸爸,我要月亮》
《搬過來,搬過去》
《親愛的小魚》
《變焦》
《逛了一圈》
《莎莉,洗好澡了沒?》
《魚就是魚》
《瑪法達》
《夢裡一起逛紐約》
《各種各樣的感覺》
Cookie Count: A Tasty Pop—up
《點》
《草莓》
《阿羅有支彩色筆》
《14隻老鼠搗年糕》
《田鼠阿佛》
《米歇爾·一隻倒霉的羊》
《風到哪裡去了》
《奧莉薇》
《美麗星期五》
《長襪子皮皮來了》
《安娜的新大衣》
《兒童哲學智慧書》
後記孩子才是教育的主體
附錄那些讓我們怦然心動的繪本

後記

兜爹說,為了讓我能專心寫這本書,是不是應該趁著放寒假,把小兜送到爺爺奶奶家住一個月?我立刻說不行,因為在寫作的過程中,我需要不停地對小兜進行採訪,向她提各種各樣的問題,了解對於同一本繪本,娃的闡釋和成人的闡釋有什麼不同,甚至娃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於同一本繪本的理解有什麼不一樣。
以至於在寫作的後期,我找了更多的繪本,以更頻繁的頻率給小兜講故事,從中觀察她的反應。例如,我通常都是晚上臨睡前給小兜講故事的,有的時候我因為寫作過於投人,會很罕見地在大白天對她說:“要不我現在給你講個故事吧。”弄得小兜非常狐疑:“你為什麼會提出這個建議?你為什麼要現在給我講故事?”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本書不是我一個人寫的,而是我和小兜一起寫的。它記載的,是一位母親和一個孩子之間的對話,這種對話不僅僅以語言的形式存在,也包括以精神和行為為載體的探索與交流。它不但是我們共同創作的作品,也是我們送給彼此的一個紀念。事實上,當寫完第一章的時候我就意識到:這本書的主題並不只是關於繪本的,它更多的是對於育兒觀的分享,我們只不過是借繪本來說事而已。
感謝小兜和兜爹。正是因為有這樣生動、有趣的家人,於我而言,家庭本身才成為源源不絕的素材庫,也是激發我創作靈感的土壤。按照兜爹的說法,在養娃這件事情上,他負責戰略,我負責執行。而兜爹最基本的育兒觀點可以用“向孩子學習”來概括——他堅持認為,不應該由我們去教育孩子(我們何德何能),我們應該向孩子學習,他們才是教育的主體。他的這個觀點對我影響很大:如果不把教育理解成狹隘的體制,而把生活本身作為教育的天然讀本,我們確乎能從孩子身上收穫良多。
感謝我的朋友方希e對於我身上偶爾流露出的某些若有若無的潛能,她總是能敏銳地察覺,並積極地鼓勵和推動我將它變成現實。有的時候,我覺得她比我更相信我自己,於是只能加倍努力,以不辜負她對我的期望。有這樣的朋友,只能用運氣來解釋。
感謝我的師姐丁丁媽,她是我走進繪本世界的引路人,也謝謝周婭、圓貓、咔咔媽等熱愛繪本的朋友帶給我的啟發。事實上,我一直覺得她們對於繪本的了解比我要深人得多,以至於曾經有一段時間,我非常心虛地想,自己究竟有沒有資格寫這本關於繪本的書——權當拋磚引玉吧。
小兜一直希望我能把這本書取名為《快樂的小兜》。雖然在這件事情上實在沒法遵從她的意願,但知道她認為自己的最大特質是快樂,為娘的深感欣慰。

序言

有一種育娃觀叫“滋養”
現在我們所選擇的對待彼此的方式、撫養孩子的方式以及我們所營造的家庭和團體類型都會決定我們未來的走向。
——美國作家約翰·羅賓斯
你我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吧: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特定的情境下被特定的一句話擊中,如頓悟般,從此改變了自己對特定事物的認知。
例如那一個陽光普照的午後,剛學會走路的小兜在小區里和初識的小夥伴嬉戲,而我則跟那位小男孩的母親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她望著不遠處的孩子們,突然感慨地說:“娃一出生就是娃,而我們是三十出頭才成為父母的。所以他們是全職的、專業的娃,我們是兼職的、不專業的父母。”驚訝於這句話里蘊含的謙卑與透徹,於是,它成為我育娃心態的歷史轉折點。
承認自己不懂,然後就開始學吧,我們唯一不缺乏的就是學習的熱情和能力。作為一個學習型母親,我確乎如饑似渴地讀過各種各樣的育娃書籍——在有能力樹立自己的理論體系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縱覽百家之長。從理想國似的華德福教育到瑪利亞·蒙特梭利的愛與自由;從《一歲就上常青藤》所代表的精英主義教育觀到勒諾·斯科納茲倡導的“放養孩子”;從《窗邊的小豆豆》里的巴學園到它的原型英國夏山學校……
以上種種流派和學說都有可供借鑑之處,但也有其相應的問題或條件限制,讓我沒法一門心思地認定一家並堅定地跟著它走到底。所以只能是吸取各家之長,同時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娃的特點不停地摸索和調整,發展出符合我家特色的育娃觀。
一位親戚看著我摞在窗台上的一大堆育娃書籍,搖著頭、撇著嘴說了一句:“唉,你們這些知識分子!”我知道,她一定在想:這些書我一本都沒看過,孩子不也健健康康地長大了嗎?而且留學歐洲還拿了碩士學位。
打一個或許並不是太恰當的比方:這些育娃書籍的功能跟菜譜不一樣,不能一板一眼地照著它的指引操作——鹽一勺、糖半勺、醬油少許。它們更像土壤,或者確切地說,更像是土壤中的不同成分,倘若能有選擇性地吸取其中的養分,便可以幫助一粒種子更好地發芽、生長。
“滋養式育娃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事實上,這是一個實踐先行的過程。我是在誤打誤撞中摸索了好幾年之後,在小兜五歲時,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才意識到自己的育娃觀可以用“滋養”這兩個字來概括。
什麼叫滋養呢?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曾這樣寫道:“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這就是典型的被滋養的感覺,那些伴隨美好事物一起成長的喜悅,是精神上的陽光和雨露。
所謂滋養,顧名思義,“滋”是排在“養”前面的。“滋”就是滋潤的意思,它不僅僅指日子的滋潤,更重要的是心態的滋潤。這一點對於家長尤其是母親來說更為重要,事實上,只有內心滋潤的媽,才能養出內心滋潤的娃;而“養”則包含了養育和成長兩個方面,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成長的並不僅僅是孩子,母親通過孩子的眼睛和認知,用完全不同的視角來重新體驗世界,這種“二次成長”本身充滿了非常正面的能量。
至於滋養的方式,實在是多種多樣的,例如繪本、旅行、音樂、美術……其中,有些是父母可以直接提供的,而有些則需要專業的教育人士幫助,每個家庭可以依據自身特點和孩子的興趣愛好有所選擇和側重。
“滋養”跟“培養”是有本質區別的:首先,滋養強調的是過程的愉悅性。以彈琴為例,孩子的鋼琴天賦也許很一般,考不考級也無所謂,只要他(她)在練琴的時候很愉快、很投入,這就是滋養。反之,含著淚水很委屈地埋頭苦練,彈得再好也只能算是培養。其次,跟培養不同的是,滋養是非功利性的,很難衡量投入和產出,也不以成功、成名為目的。
如果非要說滋養式育娃觀有什麼目標,它的目標就是讓孩子成長為一個知情識趣的人——一個人在漫長而平淡的人生中是不是過得快樂,跟其知情識趣的能力息息相關。
以《媽媽,買綠豆!》為例,書中母親帶著孩子去熱鬧的街市買綠豆,然後教他如何洗綠豆、泡豆子、煮綠豆湯。煮好以後把鍋浸入自來水中晾涼,兩人並坐在家門口的台階上捧著碗津津有味地吃。接著又一起把吃剩的綠豆湯盛入冰格,凍成綠豆冰。這一切都完成以後,孩子發現地上掉了一顆綠豆,於是媽媽找出一個玻璃罐裝入泥土,並把這顆綠豆埋進土中,讓孩子一天天地觀察它的生長過程……在我看來,這就是典型的滋養式教育的案例。這樣的媽和這樣的娃有一種把家常日子過得趣味盎然的能力。
在小兜的成長過程中,我創造了各種各樣的機會讓她接觸不同的滋養方式。其中,我本人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親力親為的,主要是繪本和旅行的滋養。這個選擇首先是我的個人興趣使然,同時也有它的內在邏輯:繪本原本就是孩子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隨時隨地都能體驗和欣賞的;而旅行的重要意義,則在於它超越了日常生活。
本書重點分享的是繪本的滋養,希望不久的將來還可以有機會出版一本《旅行的滋養》。之所以把繪本作為重中之重,原因非常簡單:旅行、音樂、美術等跟有娃沒娃並沒什麼關係,我們本來就是以這樣的方式進行自我滋養的。但繪本是不一樣的——如果不是因為孩子的誕生,我們很可能沒有機會借著娃的名義被它所滋養。
我當然不是什麼繪本專家。事實上,本書想要告訴讀者的恰恰是:所謂繪本的滋養,是一件非常私人化的事情——即便是閱讀同一本繪本,從對價值觀的闡釋到具體的講述方式,都會因為每個家庭的不同情況(尤其是父母和孩子的內心狀態及性格特質)而演繹出不同的個性化版本。因此在這個領域中,並不存在什麼權威抑或標準化的做法。
所以,我能做的只是分享,仿佛在閨蜜面前分享自己給娃講繪本的種種體悟、秘籍以及與之相關的趣事。講得眉飛色舞時,偶爾也忍不住手舞足蹈起來,因為這個交流的要義,正是關於我和我的孩子是如何共同享受閱讀繪本的樂趣的:我是如何理解繪本在滋養式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其普遍被人低估的意義;在讓人眼花繚亂的繪本世界裡,採取什麼策略挑選那些孩子喜歡自己也喜歡的繪本;根據不同的繪本可以選擇什麼樣的講述方式,讓閱讀過程更有滋有味;如何打通繪本與真實世界的聯繫……
我曾以對待繪本的態度把自己所認識的家長分成三類:第一類是還沒有意識到繪本重要性的父母,他們在業餘時間主要陪孩子玩各種玩具或遊戲,送他們上才藝興趣班,以及安排體育運動等親子項目;第二類是認為繪本重要但暫時還沒摸清其中門道的父母,他們的孩子通常才一兩歲,所以最關心的問題是“我的孩子幾歲應該看什麼樣的書”,又或者“怎樣才能讓娃專心地聽我讀完一本繪本?”;第三類則是輕度或重度的“繪本控”,在他們身上體現了給娃講繪本的最高境界——娃享受,自己也享受。
希望本書能向第一類家長呈現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給第二類家長以啟發:“喔?那我也試試這一招。”而對於第三類家長,他們很可能在讀到某個段落的時候會心一笑,然後便想直接揪住作者進入對某一繪本及某個話題的更深入探討甚至是辯論,因為他們跟我一樣,有太多想法想跟另一位“繪本控”分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