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霾因子

致霾因子

霾污染因子即致霾因子。致霾因子的核心是污染因子。污染因子是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有害影響的污染物的泛稱,它涵蓋了涉及環境污染的所有範疇。 因子:基本含義為“元素、因素、成分”,對應的英文為:factor;agent;ingredient。 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煙、塵等微粒懸浮而形成的渾濁現象。霾的核心物質是空氣中懸浮的灰塵顆粒,氣象學上稱為氣溶膠顆粒。 致霾因子:指產生霾現象的元素、因素與成分;既定量評價區域霾污染因子PM2.5 引起的公民民健康危害及其經濟損失與經濟評價,又定性採用以流行病學研究為基礎的暴露反應關係估算某區域因霾污染因子PM2.5引起的公民健康效應;並在此基礎上結合單位健康效應的經濟價值統計相應的經濟損失。 致霾因子是自然或人為環境中,能夠對自然環境、生物體、植物體、自然界產生不利、出現病態的一切因素並達到造成災害或極端的事件。如使用“不清潔”能源過多、生產、使用化肥超量則為面源污染、致霾因子的因素之一。 致霾因子聚集過量後,可能引起生物體、植物體出現致病態。 北京大學唐孝炎院士發現,PM2.5主要來自機動車尾氣塵、燃油塵、硫酸鹽、餐飲油煙塵、建築水泥塵、煤煙塵和硝酸鹽等。 廣州氣象專家吳兌經過多年研究發現,灰霾與肺癌有著“七年之癢”,即出現灰霾嚴重的年份後,相隔七年就會出現肺癌高發期。 不清潔能源的過量使用才是致霾元兇,是中國霧霾嚴重最根本原因 之一。

致霾背景

致霾因子是環境治理重要因素 致霾因子是環境治理重要因素

空氣中顆粒物的成分很複雜,主要取決於其來源。來源分為 :自然源與人為源兩種。學術界的分為:一次氣溶膠(Primary aerosol)、二次氣溶膠(Secondary aerosol)。

氣溶膠(aerosol)由固體或液體小質點分散並懸浮在氣體介質中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又稱氣體分散體系。其分散相為固體或液體小質點,其大小為0.001~100微米,分散介質為氣體。
天空中的雲、霧、塵埃,工業上和運輸業上用的鍋爐和各種發動機里未燃盡的燃料所形成的煙,採礦、採石場磨材和糧食加工時所形成的固體粉塵,人造的掩蔽煙幕和毒煙等都是氣溶膠的具體實例。
氣溶膠的消除,主要靠大氣的降水、小粒子間的碰並、凝聚、聚合和沉降過程。
霾是大量極細微的乾塵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0公里的空氣普遍混濁現象,這裡的乾塵粒指的是乾氣溶膠粒子。一般情況下,當能見度在1—10公里時可能既有乾氣溶膠的影響(即霾的影響),也可能有水滴的貢獻(即輕霧的貢獻),且不易區分,所以就被稱為“霧-霾”現象。由於在實際的大氣中沒有氣溶膠粒子作為雲霧的凝結核(或冰核),無法形成霧,所以霧和霾的背後都與氣溶膠粒子有關。

致霾重點

中國霧霾最重要的原因是過度使用不清潔能源。主要指的是煤。

2014年12月8日上午,中國氣象學會大氣成分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小曳在2014中國科協熱點問題學術報告會上說。

致霾內容

觀點之一

致霾因子是環境治理重要因素 致霾因子是環境治理重要因素

做飯、燒秸稈、放鞭炮等在特定時段對空氣污染有貢獻,但它們不是中國霧霾嚴重的主要原因,“它們都是通常的做法,但有些時候伴隨有霧霾,有時又沒有”。

張小曳的這些說法,是基於包括《中國大氣氣溶膠及其氣候效應的研究》在內的兩項“973”項目(即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項目—記者注)的研究結果。

第一元兇

在學術界,認為機動車對霧霾的貢獻不可小覷。不過,張小曳給出的研究結果顯示,儘管中國油品質量和已開發國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機動車(尤其是在大城市)對霧霾產生是主要原因之一。但在諸多致霾因素中只排第二,煤炭等不清潔能源才是第一位。

觀點之二

致霾因子是環境治理重要因素 致霾因子是環境治理重要因素

人為排放氣溶膠持續地增加, 才是霧霾日益嚴重的主因。

北京大學唐孝炎院士發現,PM2.5主要來自機動車尾氣塵、燃油塵、硫酸鹽、餐飲油煙塵、建築水泥塵、煤煙塵和硝酸鹽等。

這些污染物在空氣中不是簡單疊加,而是彼此之間不斷進行化學、物理反應,使得污染變得十分複雜。唐孝炎研究發現,PM2.5中有機物、硫酸根粒子、硝酸根粒子等均屬二次氣溶膠。“二次氣溶膠‘貢獻’超過50%,是PM2.5的主要組成成分”。

二次氣溶膠(氣態前體物在大氣中通過化學反應形成)特別是二次有機氣溶膠(SOA)是嚴重灰霾事件中大氣細顆粒物PM2.5濃度的主要來源。

觀點之三

2013年11月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的《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 綠皮書指出,社會化石能源消費增多造成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是中國霧霾天氣增多的最主要原因。

不清潔能源的過量使用才是致霾元兇,是中國霧霾嚴重最根本原因之一。

中國的火力發電占總發電量的80%左右,而水力發電僅占百分之十幾,核電、風能、光能等新能源發電僅占百分之幾,由此可見,火電站是中國主要能源提供者,而火電幾乎全部都是以煤為燃料。而鋼鐵、水泥、石油這些重污染行業,無一例外地都需要燃煤,即便是汽車燃油的生產,也是需要煤提供能源或原料,這些所有行業,也都需要消耗電力,而電力,80%左右來源於煤。

從數據來分析,一噸煤產生的二氧化碳約2.5噸,中國2013年煤消耗量約35億噸,約產生二氧化碳87.5億噸。2014年汽油消費量約1億噸,柴油消費量約1.6億噸,全部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約8億噸,不到燃煤產生二氧化碳的10%,而燃煤廢氣除了二氧化碳之外,還有煙塵等雜質,廢氣比例來看,顯然燃煤占絕大部分。

所以,中國超過80%的能源來源於煤,也可以就此推出80%左右的廢氣排放來源於煤。煤是主要污染來源。

圖表分析

致霾因子 致霾因子
中國大氣PM2.5的污染非常嚴重,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王瑋研究員等對中國部分城市地區大氣PM2.5進行了近10餘年的監測。
致霾因子 致霾因子
結果發現北京、廣州等大城市PM2.5 、PM2.0的質量濃度均超過了100微克/立方米 。

張小曳記錄了北京APEC前後2014年10月至2014年11月連續多天的氣象情況,主要包括“北京靜穩天氣指數”和“北京平均PM2.5”兩條趨勢線。一般情況下,兩者成正比,即在沒有大風出現的靜穩天氣下,PM2.5的值會相對較高。直到2014年11月8日,這一自然規律被“打破”了,這天的天氣指數比此前幾天要高,即污染條件更嚴重。但包括2014年11月8日在內的接下來3天,北京PM2.5值卻出現一個“低谷”,和相應的天氣指數形成明顯反差。

減排案例

致霾因子是環境治理重要因素 致霾因子是環境治理重要因素

從2014年11月6日左右開始,北京周邊開始採取綜合減排措施,這使得北京城區的PM2.5濃度降低約35%,避免了2014年11月8日至2014年11月10日的霧霾天發生。在這“35%”的減排成績里,僅有10%來自機動車限行,其他的貢獻則是燃煤的減排。

張小曳給出的另一組數據也將矛頭指向燃煤。中國和美國同樣是9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每年也都消耗30多億噸的標煤能源,但美國只消耗6億—7億噸煤,中國2013年卻消費了36.1億噸煤,其中消耗最為集中的地方在北京以南的津冀魯豫陝、長三角、珠三角。

污染時代

灰霾空氣將取代吸菸成為肺癌頭號致病元素。

以PM2.5濃度為代表的“超細灰塵”污染,已經取代了早期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粗粒子為代表的一次污染階段,南京等地早已相繼進入了更加複雜的大氣複合污染時代。

致霾危害

致霾因子是環境治理重要因素。

嚴重灰霾污染七年後就會現肺癌高峰。

廣州氣象專家吳兌經過多年研究發現,灰霾與肺癌有著“七年之癢”,即出現灰霾嚴重的年份後,相隔七年就會出現肺癌高發期。

空氣中的PM2.5吸入人體後,經過人體的循環系統,最終會進入血液,乃至肺泡。“灰霾將取代吸菸,成為肺癌致病頭號殺手”,吳兌說,肺癌死亡率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持續上升,但同時和肺癌密切相關的吸菸率卻在下降。

致霾整改

治霾需時

歐美用了足足50年,中國需30年

致霾因子是環境治理重要因素 致霾因子是環境治理重要因素

超細灰塵”的濃度從20微克/立方米增加到40微克/立方米,能見度大概會從40公里惡化到10公里。而從40微克/立方米增加到140微克/立方米,能見度也就惡化到六七公里。反過頭來治理,即使在經濟上做出大的犧牲,把140微克/立方米減少到100微克/立方米或80微克/立方米,能見度並沒有出現好轉。”只有治理到小於40微克/立方米,才能使能見度達到十幾二十幾公里。這也是美國和歐洲治理大氣污染花費50年那么長時間的原因所在。

“中國不少城市的大氣污染沒有當年倫敦這些城市那么嚴重,但儘管政府治理力度很大,也得需要20至30年才能看到明顯的成效。”吳兌說,必須充分認識到大氣環境治理的艱巨性、特殊性和長期性。

專家發現

天空的能見度在急劇下降,灰霾天數急劇增加,由此可以推測,是不是肺癌死亡率和灰霾天氣有一定的關係?吳兌所在的團隊做了一個估算,把20世紀60年代至今的氣溶膠消光曲線圖和肺癌死亡率的曲線圖同時標出,判斷氣溶膠濃度增加之後7—8年,肺癌死亡率就會上升。

健康風險

現已證實PM2.5不僅對呼吸系統有傷害,而且也會導致心血管病發生和惡化。在美國,健康風險評估與空氣品質管理十分受到重視。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岸的空氣品質管理局副局長劉中興博士說,當某種病症如哮喘達到一定比例時,地方政府就要開始追查污染物的來源。“如果發現,這種情況是與空氣中某種污染物質息息相關,政府就會要求產生此類污染物質的企業進行處理,直至達標。”

劉中興博士說,這就是健康風險分析,大氣中的顆粒物尤其是PM2.5與人體健康最密切相關。PM2.5的日均濃度和年均濃度到達一定數值,會增加死亡風險。

PM2.5污染可致心腦系統及呼吸系統損傷,增加患癌風險並誘發早亡。2010年北京、上海因PM2.5污染致死者接近同期交通意外死亡人數的3倍。

綜合督查

2015年12月14日,中國環保部通報對華北地區22個城市(區)的環保綜合督查結果,發現,各地市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存在一些共性問題,有的事關地方長遠發展,有的涉及工作落實機制和精細化管理水平。

由於規劃布局不合理,“一鋼獨大”、“一煤獨大”等現象在華北地區一些城市比較普遍。其中,除北京、天津外,華北地區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近90%,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從整個華北地區的空氣污染來看,燃煤是造成霧霾的主因。

中國PM2.5濃度之所以嚴重超標,與燃煤有直接關係,燃煤對PM2.5濃度貢獻率在61%左右。

問題一:華北能源消費煤炭占九成

中國環保部在督查中發現,產業結構布局和能源結構問題日益成為環保瓶頸。由於規劃布局不合理,產業結構調整進展較慢,“工業圍城”、“一鋼獨大”、“一煤獨大”等現象在華北地區一些城市比較普遍。

比如,唐山、邯鄲“鋼鐵圍城”現象突出,邢台重化工業四面布局,包頭城區呈現“東鋁、西鋼、南化、北機、四周電”的格局,陽泉、晉中、烏海、平頂山、焦作等城市“一煤獨大”等;除北京、天津外,華北地區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近90%。

針對2015年11月底華北地區出現的持續空氣重污染過程,中國環保部分析稱,初步的線上來源解析表明,就整個華北區域而言,原煤燃燒和工業排放是此次重污染過程最主要的來源。

同時,散煤污染治理工作問題依然突出。北京市在售散煤煤質超標率為22.2%,天津市超標率為26.7%,河北省唐山、廊坊、保定、滄州4市平均超標率為37.5%。

2014年中國年用煤量42億噸,其中,火電用煤19.4億噸左右,非電行業用煤約為22.6億噸。

火電燃煤排放的治理較好,造成霧霾的主要矛盾是工業不清潔用煤,也就是非電行業的燃煤排放問題突出。

重化產業是華北地區很多城市的支柱產業,也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既影響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也給環境治理帶來巨大困難。

問題二:企業弄虛作假超標排放

督查結果顯示,治污方案落實、考核不力的情況仍然多見。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許多地方有方案、沒措施,有部署、沒落實,有考核、沒問責,導致許多工作流於形式,難以取得實質性環境效果。

中國環保部稱,河北省部分地市制定的壓鋼減煤計畫,內容不實,可操作性不強,難以實現確定的減煤壓鋼的目標;南陽市雖然制訂了藍天工程等系列實施方案,但與河南省政府有關要求相比,在目標、任務和措施等方面均存在不小差距;鄭州市制定的14個大氣污染治理專案,在被約談前基本沒有落實。焦作、安陽、呼和浩特、通州等地制訂的治理方案實際落實情況都不理想。

基層政府及有關部門環保責任落實不到位。一些縣城或鄉鎮的特色產業或支撐性產業往往也是排污大戶,環保意識薄弱,加之基層環保工作比較粗放,環保不作為、不到位的現象較為常見,環保監管矛盾大,環保部稱,環保部門單打獨鬥的情況仍然突出,其他有關部門環保責任不落實與畏難鬆懈、推諉扯皮情況並存。

同時,企業環境違法問題仍舊是環境工作推進的重點和難點,即使被稱為“長牙齒”的新環保法實施已近一年時間,但是,弄虛作假、超標排放等問題依然突出。企業環境違法違規問題依然常見。提標改造不及時、日常監管不到位、擅自停運治污設施,甚至弄虛作假的情況時有發現,超標排放問題較為常見,突出存在於焦化、玻璃等行業。另外,許多城市的產業集聚區或傳統工業區,由於企業排放量較大,加之因貨運頻繁帶來的道路揚塵問題,區域性污染十分突出。

此外,中國環保部督查還發現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問題十分普遍。

多地治污流於形式

中國環保部督查結果顯示,治污方案落實、考核不力的情況仍然多見。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許多地方有方案、沒措施,有部署、沒落實,有考核、沒問責,導致許多工作流於形式,難以取得實質性環境效果。同時,企業環境違法問題仍舊是環境工作推進的重點和難點。

相關信息

APEC藍

致霾因子 致霾因子

在2014年北京APEC會議期間,京津冀實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業停工等措施,來保證空氣品質達到良好水平。2014年11月3日上午8點,北京市城六區PM2.5濃度為每立方米37微克,接近一級優水平。網友形容此時天空的藍色為“APEC藍”。

APEC藍的基本性質為(2014年11月12日9:00 北京水立方附近天空)三基色為R=50,G=100,B=180。

2014年11月12日是APEC京津冀魯晉蒙空氣品質保障工作的最後一天,為此,河北省長前日致信13個城市的市委書記、市長,要求“堅守最後一公里”,其中對AQI指數接近甚至超過300的衡水、辛集兩市主要領導提出警告:“立即採取一切手段和措施使AQI指數上升的趨勢降下來”,否則就要追究主要領導責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