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熱源

致熱源

能引起體溫升高的物質均稱為致熱源,包括外致熱源、某些體內產物及內生致熱源。★★內毒素:主要成分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LPS主要致熱及毒性部分為脂質A(Lipid A)。格蘭陰性細菌重度感染時若短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則細菌死亡、裂解時會釋放大量內毒素而使病情加重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全菌體及細胞壁中的肽聚糖、多糖和蛋白質均可致熱。體內某些細胞被發熱激活物激活後產生的一組內源性的、不耐熱的、能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引起發熱的致熱性細胞因子,是發熱過程的共同信息分子。

基本內容

致熱源(Pyrogen)

能引起體溫升高的物質均稱為致熱源,包括外致熱源、某些體內產物及內生致熱源。

通常,發熱是由“發熱激活物”作用於機體,激活“產內生致熱源細胞”,產生和釋放“內生致熱源”(EP),EP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通過“發熱中樞調節介質”來調節體溫的升降。

發熱激活物(pyrogenicactivator)

發熱激活物包括外致熱源和某些體內產物

外致熱源(exogenous pyrogen):

(1)革蘭氏陽性細菌:全菌體、代謝產物、細胞壁中的肽聚糖可致熱。

(2)革蘭氏陰性細菌:全菌體、代謝產物、肽聚糖可致熱,尤其是細胞壁中所含的★內毒素(endotoxin,ET)。

★★內毒素:主要成分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LPS主要致熱及毒性部分為脂質A(Lipid A)。

內毒素有高水溶性,高耐熱性,難以滅活及清除,有極強的發熱效應,是最常見的外致熱源,是血液製品和輸液過程中的主要污染物。

格蘭陰性細菌重度感染時若短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則細菌死亡、裂解時會釋放大量內毒素而使病情加重甚至導致患者死亡。

(3)分枝桿菌:典型菌群為結核桿菌。患者多有盜汗及午後低熱。全菌體及細胞壁中的肽聚糖、多糖和蛋白質均可致熱。

(4)病毒:全病毒體、包膜脂蛋白、其所含的血細胞凝集素及其所含不同的特殊毒素樣物質可致熱。

(5)真菌:全菌體及菌體內所含莢膜多糖和蛋白質可致熱。

(6)螺鏇體:常見的有梅毒螺鏇體、回歸熱螺鏇體、鉤端螺鏇體。其所含溶血素、細胞毒因子、外素素等可致熱。

(7)瘧原蟲:感染瘧原蟲的紅細胞破裂時釋放大量裂殖子和代謝產物(瘧色素等),從而引起高熱。

(8)其他: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等。

某些體內產物

(1)抗原抗體複合物:見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等。

(2)類固醇:典型代表本膽烷醇酮(etiocholanolone,睪丸酮的中間代謝產物)。

(3)非炎性刺激物:尿酸結晶、矽酸鹽結晶、炎性滲出物、組織壞死吸收等。

某些體內產物

(1)抗原抗體複合物:見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等。

(2)類固醇:典型代表本膽烷醇酮(etiocholanolone,睪丸酮的中間代謝產物)。

(3)非炎性刺激物:尿酸結晶、矽酸鹽結晶、炎性滲出物、組織壞死吸收等。

內生致熱源(Endogenous Pyrogen,EP)

體內某些細胞被發熱激活物激活後產生的一組內源性的、不耐熱的、能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引起發熱的致熱性細胞因子,是發熱過程的共同信息分子。其中最主要的產EP細胞為單核、巨噬細胞。

(1)白細胞介素-1

(2)腫瘤壞死因子

(3)干擾素

(4)白細胞介素-6

(5)其他:白細胞介素-2、巨噬細胞炎症蛋白-1、睫狀神經營養因子、白細胞介素-8、內皮素等被認為與發熱有一定的關係,但還缺乏較系統的研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