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於1974年開始重視這個問題,提出一系列保護對策:①1974年美國科學家首先提出含氟氯烴化物通過複雜的物理和化學過程可能達到平流層,與臭氧發生化學反應。②1985年5月英國南極考查隊在南極發現臭氧空洞,並得到美國雨雲7號衛星資料證實。當年22個國家簽署了《維也納保護臭氧層公約》。③1986年,聯合國先後在羅馬及維吉尼亞的利斯堡召開會議討論含氟氯烴化合物的控制策略。④1987年有30多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了日內瓦關於“臭氧層公約”的臨時磋商會議,並通過將氟氯烴的生產使用凍解在1986年的水平上。有46個國家的代表在蒙特婁簽署了減少、限制使用氟氯烴的《蒙特婁議定書》。⑤1988年在海牙召開了旨在採取更嚴厲的措施保護臭氧層的國際會議。1989年在倫敦有110個國家的代表參加了“拯救臭氧層”國際會議。保護臭氧層依賴於國際合作,關鍵是控制氯氟烴生產、消耗和排放,並積極開發替代品。
相關詞條
-
臭氧層空洞
臭氧層空洞是大氣平流層中臭氧濃度大量減少的空域。臭氧層是大氣平流層中臭氧濃度最大處,是地球的一個保護層,太陽紫外線輻射大部被其吸收。臭氧在大氣中從地面到...
臭氧層空洞概念 臭氧層空洞簡介 臭氧層空洞概述 臭氧層空洞成因 臭氧層空洞的危害 -
臭氧層耗竭
臭氧層耗竭是指高空25千米附近臭氧密集層中臭氧被損耗、破壞而稀薄的現象。即臭氧層破壞。 臭氧濃度較高的大氣層約在10~50公里範圍內,在25公里處濃度最...
簡介 臭氧層耗竭的原因 機理 危害 -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每年的9月16日是國際臭氧層保護日。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地球表面的臭氧層出現了嚴重的空洞,1974年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教授羅蘭(F.Sherwood...
設立宗旨 發展歷史 活動內容 產生影響 歷屆主題 -
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
《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於1985年在維也納簽署,《公約》明確指出大氣臭氧層耗損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呼籲各國政府採取合作行動,保護臭氧層,並...
背景 《公約》內容 -
世界保護臭氧層日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為每年的9月16日。1995年1月23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從1995年開始,每年的9月16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聯合國大會確...
簡介 歷史背景 -
溫室效應控制方法
溫室效應控制方法是防止由於人為活動而造成地球氣溫升高的控制方法。所謂溫室效應是由於臭氧層破壞及大氣中CO2,CH4,N2O等氣體增加造成的地表氣溫升高的...
-
臭氧空洞
認為,臭氧空洞面積較小的主要原因在於氣候,而不是因為破壞臭氧層的化學氣體...。這個公約只規定了交換有關臭氧層信息和數據的條款,但是對控制消耗臭氧層物質...類物質的生產和使用;儘可能早地控制和削減其它消耗臭氧層的物質;加速替代...
概述 恢復中 尚需時日 創新高 成因 危害 -
系統電效控制技術及套用
系統電效控制技術的概念 終端電網系統的電能統計 終端電網系統的電能審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
揮發性有機物控制
揮發性有機物或總揮發性有機物通常指的是常溫下飽和蒸氣壓大於等於70Pa,沸點小於等於260℃的液體或固體有機化合物。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是一類重要的空氣污染...
釋義 種類 來源 性質 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