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是亞瑟·本森的一部充滿哲思的隨筆。作為劍橋學人和莫德林學院院長,他對身邊的生活觀察很是細微,面對繁複的社會,他頭腦清醒,觀點鮮明,不與流行為伍,更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時刻保持自己思想的前瞻,靈魂的純淨;他深入探討生活,對時下一些人過度的欲望、追求、成功和金錢的嚮往,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和批評;他告訴年輕人:夢想就像是人生的新鮮血液,有了它,就不會迷惑,就能勇往直前;他還指出:人的想像力是非常重要的。想像力是改變世界的動力,是改變環境、改變自我的原動力;他嚮往治癒一些被大眾視為常理的行事習慣,重新以一種更加深入的反思精神來了解真正的精神渴求和自由是什麼;他詮釋了何為美德:“事實上,以簡樸、仁慈、不計得失、友好的態度對待生活,這才是美德和美的真正源泉,也是另一種成功的人生模式,值得人們永遠的珍藏和紀念。”這同我們現在所倡導的精神完全吻合!所以好的作品是經受了時間和歷史的考量,是不分國界的。作者介紹
亞瑟?克里斯托弗?本森:英國著名的散文家、詩人、作家,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的第28屆院長。他的父親是19世紀末坎特伯雷大主教愛德華?懷特?本森,其叔叔是著名的哲學家亨利?西奇威克。因此,本森家族富有文化和著述的傳統,也很自然地遺傳到他身上。他曾就讀於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的國王學院,1885~1903年間,在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的莫德林學院講授英國文學。1906年後,出任格雷欣學校校長.1915~1925年間,他擔任莫德林學院院長。他的詩歌和散文著述頗豐。令人驚嘆的是,他在人生最後的20年間,每天堅持寫日記,寫下了世上最長的400萬字的日記,給世人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思想遺產,代表作有:《障山及其他故事》(The Hill of Trouble and Other Stories)、《日落島》(The Isles of Sunset)、《曙光中的少年》(The Child of the Dawn)、《吟遊詩人保羅及其他故事》(Paul the Minstrel and Other Stories)、《仰望星空》(At Large)、《無所畏懼》(Where No Fear Was)、《劍橋教育論文集》(Cambridge Essays on Education)、《靜水之旁》(Beside Still Waters)、《祭壇之火》(The Altar Fir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