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圖式

圖式是指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的網路。而自我圖式是指個體在已往經驗基礎上形成的對自己的概括性的認識。個體會在自我圖式的基礎上加工有關自己的信息;同時受自我圖式的影響,個體記住的往往是對他有意義或者是以前知道東西的延伸。

我圖式(Self-schema)

什麼是自我圖式

“自我圖式”是在20世紀90年代被逐漸接受的一種關於自我概念的理論。自我圖式是對自我的認知概括,它來源於過去的經驗,組織並指導個人社會經驗中與自我相關的信息之加工。是一種人們對其自身擁有的一切信息與屬性的認知結構。社會心理學家的實驗研究表明,當同時呈現給被試驗者一組內容豐富的信息時,被試驗者記憶最多的,是與自己有關的信息。這種現象說明了自我圖式的作用,被稱之為“自我關聯效應”。

自我圖式的內容[1]

自我圖式由自我圖式的內容和自我圖式的功能構成。

1、自我圖式的結構內容有5個方面:

①特質、屬性、能力、意見、態度;

②自我描述性形容詞;

③自我評價信念;

④ 歸因;

⑤核心理性主題。

2、自我圖式的功能有3個階段:

①對信息的最初加工;

②評價;

③結果輸出。

自我圖式的表現

自我圖式是隨著自我不斷發展而產生的,文化、環境、家庭教養都會影響自我圖式的形成。尤其是文化因素在塑造自我圖式上所起的作用更為明顯。假如認為自己有獨立性的模式,就需要我們生活在一個能給與我們展示自己獨立性機會的文化中。構想一個重視依賴性,缺乏獨立概念的社會,它怎能形成獨立性的自我圖式呢。此外,文化期望也影響著人們的自我圖式。它通過社會化的方式塑造著人們的自我圖式。中國文化對於自我圖式的影響從最更本上說是貫穿在整個社會化的過程之中的。

中國人的自我圖式多為依賴型。在兒童期,我們的父母、老師都用一種特定的方式來對待我們,隨後這種東西成為我們身上重要的一部份。例如,中國人從小的家庭教養方式對依賴的訓練,尤其對家庭的依賴更是通過縱容嬰幼兒,約束初步學走路的小孩,管教中小學生,鼓勵大學生重視學業成績,以及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克制引起不和的侵犯衝動和性衝動來完成的。具體的說,依賴訓練是出自中國文化中人際間的相互依附關係,特別是在家庭中子代對親代的依附關係。在中國的家庭中,代際之間在人格和自我上缺乏顯著界限。父母往往把子女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所以不希望代際之間出現斷裂,父母對子女的依賴訓練便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方式。結果導致子女獨立性差,社會適應能力低,一旦在實際生活中無所依附,就會不可避免的感到緊張、焦慮、恐慌。

自我圖式在這種社會化的過程中深深的打下了文化的烙印。可以說,從簡單的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到為人處事的應變能力,甚至更高層次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沒有得到完全的發展空間。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中國人的早期社會化多經歷依賴、求同、自我壓抑等方面的訓練和塑造。神經症中的強迫症、抑鬱症、焦慮症的形成便於此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

參考文獻

  • ↑ 廖明英、陳旭.自我圖式與心理健康[J].<<中國臨床康復>>2006年30期
  • 相關條目

    • 自我概念
    • 自我評價

    本條目在以下條目中被提及

    • 自我認識

    關鍵字

    自我圖式,Self-schema.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