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特徵
所謂自媒體網路熱詞,就是在部落格、微博、個人主頁、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中流行的熱門辭彙。作為一種辭彙現象,它們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在特定時期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和事物。網路熱詞有兩層含義:一是作為一種語言首先是流行於虛擬網路空間並且為網民自己創造或借用的;二是能夠記載歷史、傳遞民情。既然我們把一個語言單位稱作“網路熱詞”,那么它應該同時具有“網路”和“熱”兩個基本要素。“網路”要素,說的是它起源於網路,由網民自己所創造;“熱”要素,說的是它被網民所熟知並廣泛使用,產生巨大社會反響。
背景與用戶群體
在我國的網民結構中,18-24歲的年輕人最多,遠遠高於其他年齡段且占據絕對優勢。年輕人思想活躍,喜歡新鮮事物,更喜歡追求個性,展示自我,崇尚創新,追逐時尚,往往不願意接受現實生活中諸如一些語言規範的約束,因此,網路熱詞的創造者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每一個網民都是一個潛在的創造者。年輕人每天都會自覺不自覺地根據一些熱點事件創造新詞,這些新詞在部落格、微博、微信等自媒體上傳播之後,又被傳統媒體放大,網路熱詞由此得以迅速傳播。
新聞屬性
自媒體網路熱詞創作具有和新聞創作一樣的精髓和理念:緊扣社會熱點,吸引客群眼球,博得輿論關注,常具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特點,因此也創造出眾多令人感到新奇的詞語。每一個網路熱詞的產生和熱傳,往往跟隨社會重大新聞事件,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在自媒體這個異常開放的空間和平台上,帶有公民評判意識的各種網路熱詞此起彼伏,源源不斷。在貴州甕安事件中,有官員說出“做伏地挺身”之後,原本受網友們寵愛的“打醬油”一詞立即被“伏地挺身”取代了,用來表示對事情漠不關心、不發表自己的意見,只乾與自己有關的事情。2009年2月,雲南24歲的李蕎明在被看守所關押11天后死亡,警方對於這件事情的說法是他和獄友們玩“躲貓貓”撞牆所致,“躲貓貓”一詞迅速躥紅網路。
社會語言
時代特徵
自媒體網路熱詞是一種社會性語言,與現代人的思維方式與生活現狀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人們在使用自媒體的同時,不斷反思著所處時代的自身價值、生活方式等,而網路熱詞就是這種思考的外在表現形式,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它反映著一個時代的特徵,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比如,現在年輕人經常把“鬱悶”“糾結”掛在嘴邊,反映的是當代年輕人對求學、就業、婚戀等問題的困惑。從最近幾年互聯百科年度網路熱詞也可以印證這一點:2012年的網路熱詞是“正能量”“你幸福嗎”“元芳,你怎么看”等;2013年的網路熱詞是“土豪,我們做朋友吧”“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女漢子”等;2014年的網路熱詞是“萌萌噠”“有錢,就是任性”“也是蠻拼的”等。每一年都有切合時代特點的新熱詞誕生,每一個網路熱詞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民意特徵
語言符號的意義是人們賦予的,人們通過語言符號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在互聯移動技術發明之前,面對重大新聞事件,民眾只能通過人際傳播來交流和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自媒體等網路媒體的出現,不但為公眾獲取信息提供了渠道,也為自由發表自己的好惡提供了交流平台。
自媒體網路熱詞有的針砭時弊,有的弘揚正氣。“伏地挺身”“神馬都是浮雲”“蝸居”“也是蠻拼的”等網路熱詞,雖然只有短短几個字,但其所蘊含的不僅僅是詞語本身的字面意思,不僅包含同期社會熱點問題,也包含民眾對新聞事件的主觀態度。例如,“我爸是李剛”這一句式在一夕間爆紅網路,這句話並沒有出現在官方話語中,它出自“官二代”之口,這個短句從表面上看很幽默,其實透露出的是民眾對特權思想的強烈不滿,並且試圖通過發出自己的聲音來維護受害者的權利,是一種民意的體現。
社會現象
現在,網路熱詞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文化現象,而且已經成為都市人宣洩情緒、自我解壓的一種方式方法。人們產生精神危機、對社會缺乏信心時,某種情感就會成為社會的共同心理,當帶有這種情感色彩的新聞事件發生時,聰明的人們就會針對一些敏感事件發表異議,用“隱晦”的方式創造出“令人叫絕”的網路熱詞,藉此來調侃稀釋心中的無奈,從而迅速引發共鳴。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要辯證地、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凡事都包含著兩方面。自媒體網路熱詞既有其積極的影響,也存在著消極影響。積極影響的一面是豐富了信息傳遞載體的種類,彌補了傳統語言的不足,使交流更有活力,加速新聞事件的傳播速度,與舊媒體形成合作共同形成輿論監督合力。消極影響的一面是疏遠了漢語的規範,網路語言往往是“數字+符號+字母+錯別字”的高度雜合型語言,它給語言的規範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另外,由於自媒體的特殊性,報導事件時容易產生失誤,有失偏頗熱詞一旦傳播,輿論就會脫離正確的軌道,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自媒體時代的網路熱詞已不再只是網路中的新鮮事物,已經漸漸走出虛擬網路空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它讓人們相互之間的交流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新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