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img/9/812/nBnauM3X1UDN5YDMygzN1IDOxUTMwcTOykzMyQTNwAzMxAzL4c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990年5月,在齊陵鎮後李官村發現一處春秋時期的大型車馬坑,並對其進行了全面發掘。
1991年籌建,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1994年9月9日,闢建為古車博物館。占地20畝,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包括春秋車馬展廳和中國古車陳列展廳兩部分。
![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img/2/47d/nBnauM3X2YjN5YDMwITO1IDOxUTMwcTOykzMyQTNwAzMxAzLyk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93年,根據車馬坑的歷史、文物價值及其在齊文化開發研究中所占的地位,臨淄區政府決定就地保護,並將臨淄地區以外的全國各地出土的不同類型、不同時期的車馬進行研究、複製、陳列,建一座古車馬系列博物館。
1995年9月9日,由區政府投資800萬元,占地13600平方米,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的古車博物館建成開放。國務院總理田紀雲、國防部長張愛萍為該館題寫了館名。
2002年,該館又自籌資金80萬元,建起了1500平方米的集休閒、娛樂、餐飲、民俗展覽、體育健身於一體的遊樂園。包括鳥語林、鬥雞、斗羊、跑馬、射箭及鞦韆、吊環、跳床等15組參與性娛樂設施。
2014年11月19日,中國古車博物館被命名為“省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
2015年6月20日,中國古車博物館成淄博首家微信語音導覽景區,提供微信導覽服務。
展廳陳設
![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img/0/203/nBnauM3X4cjNwcTNykDO1IDOxUTMwcTOykzMyQTNwAzMxAzL5g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第一展廳,第一輛車為商代曲衡車,是依據河南殷墟出土的資料復原。繼後是西周雙馬駕馭的曲衡車。春秋戰車則是依據臨淄後李殉車馬復原。
第二展廳,秦車則是依據秦始皇銅車馬仿製。漢車是一輛貴族所乘的安樂和諸葛亮創製的木牛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牛車。
第三展廳,是一輛供婦女乘坐的牛車。輅車為高級馬車,輅是中國皇帝出行乘坐的豪華車。分為玉輅、金輅、革輅、木輅、象輅五種。遼代是高大的駝車。明代輅是皇帝出行以象駕馭的金輅。
地下展廳,跨度15米,車馬坑南北排列兩排,1號坑長32米,寬5米,車10輛,馬32匹。2號坑長8米,寬3米,車3輛,馬6匹。原車木已經腐朽,但在黃土中留下了車的痕跡,車上銅飾品還在原位保存完好。馬骨架保存十分完好,特別是馬頭、馬頸上的裝飾品,尤其精美,而且形式多樣。
發掘過程
![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img/5/4ff/nBnauM3X4cjM1ITO0ATO1IDOxUTMwcTOykzMyQTNwAzMxAzLwk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經過發掘發現,該坑分為1號坑和2號坑兩處,1號坑南北長32米、寬5米,車馬東西排向,殉車10輛、馬32匹。2號坑西端與1號坑緊鄰,長8米、寬3米,殉車3輛、馬6匹,與1號坑不同的是,車馬上下兩層分葬。
整個車馬坑殉馬數量之多、規模之大、時代之早、保存之完好,尚屬國內罕見,有極高的文物考古和觀賞價值,被列為1990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