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朐縣趙家樓國小
趙家樓希望國小坐落在臨朐縣冶源鎮老龍灣西北,石門坊風景區東南,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該校前身為趙家樓學堂,始建於1915年,原址在趙家樓村中心村廟。中共地下黨員郭景憲、李逸民、黨的高級幹部高啟雲都曾在此學校教過書。他們借教書做掩護,積極宣傳馬列主義、發展黨的組織、聯絡進步青年,成立青年讀書會,學習進步書刊,撒下了革命的火種。1936年在這裡成立了臨朐縣第一個黨支部。革命先烈高奮少年時曾在此學校讀過書,受老師們的薰陶教育,加入中國共產黨,走向革命道路。並擔任臨朐縣第一個黨支部書記。成為臨朐縣內最早的共產黨支部書記,成為臨朐革命工作的開拓者和人民政權的奠基人。老將軍譚悅新,副縣長高世欽也曾在此學校讀過書,後走上革命領導崗位。新中國成立後,趙家樓學堂更名為趙家樓國小。學制五年,為全日制完全國小。1992年,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學校遷址於村西北。當時,為建新校,廣大村民和在外地工作仁人志士踴躍捐款,建起了一座占地11畝的現代化標準學校。時任縣人大副主任的高世欽同志欣然題寫碑銘:“千秋業”。以志不忘為家鄉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的人們。
2006年5月,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部副部長譚悅新老將軍為學校捐款20萬元,新建校舍14間,購買電教設備大宗,配備了微機室、階梯教室、實驗室,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由此學校更名為趙家樓希望國小。為感謝老將軍關心家鄉教育事業的博大情懷,學校為其建“功德碑”一座。
近百年來,學校歷經滄桑巨變,為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有黨的高級幹部,也有各個時期的英雄模範,還有各行各業的建設者,僅縣正處級以上幹部就達四五十人,他們為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學校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對學生進行發揚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學生繼承先烈遺志,樹立遠大理想,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每逢清明節,組織學生給烈士掃墓,開展助烈屬做好事的活動。定期邀請老幹部、老黨員、戰鬥英雄到學校為學生作報告,介紹他們的戰鬥經歷和英雄事跡,教育學生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長大後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現在學校共有六個教學班,在校生185人,教職工12人,學歷達標100%,現有多媒體階梯教室、微機室、圖書室、少先隊活動室、實驗室等多種功能教室,校園寬闊整潔、綠化面積符合標準,布局合理。設有幼稚園一處,幼兒教師2名。
近年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始終堅持“嚴謹治學、勤奮求實、認真紮實、拼搏創優”的育人原則,以“培養創新人才,爭創名師名校”為辦學宗旨,樹立了“向管理要質量、向課堂要效益的辦學思想”,本著“規範加特色”的學校發展戰略,向著“辦學思想現代化、學校管理規範化、辦學條件標準化、學生素質優良化”的目標邁進。經過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學校已於2006年通過市規範化學校的評估驗收。現在,全校教師正以高昂的熱情,精誠團結,紮實工作,開拓創新,高舉傳統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這面大旗,為推動素質教育全面實施而奮鬥。
傑出人物
高啟雲,又名高啟芳,臨朐縣楊善鎮趙家樓人。中國共產黨臨朐縣地方組織的創建者之一,山東省政界著名人物。1935年,高啟雲入濟南鄉村師範學校就讀,次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學校黨支部書記。他利用寒、暑假回家借教書做掩護,成立青年讀書會,秘密學習進步刊物,傳播馬列主義,發展黨的組織,先後介紹高奮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與孫毅民一起組織了臨朐縣最早的黨支部。1938年12月,高啟雲參與組建抗日武裝臨朐獨立團,並任政治部主任(後改為政委),1939年,高啟雲受黨的委派到鄆城一帶發展黨的組織,開展抗日工作。建國後,高啟雲歷任中共濟南市委副書記、書記,山東省人大秘書長、省計畫委員主任、副省長,中共淄博市委第一書記、省科委主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等職。從事重要領導工作達數十年之久。
高奮,原名高啟節,臨朐縣趙家樓人,出身農民家庭,在家鄉趙家樓學校受過國小教育,少年時期受郭景憲、高啟雲的薰陶教育,並於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縣內最早的共產黨支部書記,是臨朐革命工作的開拓者和人民政權的奠基人之一。
高奮一生負志革命。十幾歲時即在家鄉創辦青年識字班夜校。發動民眾砍伐地主的樹、收地主的莊稼,救濟貧民。1938年12月,高奮參加縣獨立團,任中共臨朐縣委委員。開展抗日鬥爭,1943—1947年,他領導全縣開展減租減息土地改革運動,時任工委書記兼縣長、大隊長,親自指揮地方武裝。1948年3月,高奮調到中共魯中三地委任委員、財委副書記,1949年他隨軍南下,任山東幹部大隊代理政委。1950年2月任浙江省委紀律檢查處處長,1953年6月調華東醫院任黨組書記兼副院長,不久,又調任上海市機關黨委書記。1956年病逝,年僅3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