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
該區在構造上屬膠南隆起。膠南群變質岩、燕山晚期花崗岩與中生代砂頁岩構成地貌發育的物質基礎。地貌的基本特徵是:山地丘陵的分布受北東向構造明顯控制,山脊線作北東-南西走向,成為魯東南河流的分水嶺。
地貌區
按照地貌組合的區域差異,本區劃分為3個三級地貌區。
嶗山中低山丘陵區
位於膠州灣東側、南黃海之濱。北以周疃河-石橋河一線為界與膠萊平原相接,東、南兩側臨海。行政區屬青島市區及嶗山、即墨二縣。該區地貌大致分為三部分:
北部,周疃河-石橋河以南至嶗山山地坡麓,為嶗山山麓剝蝕平原和低丘陵地帶。其中,海拔200米左右的低緩丘陵散布於丁字灣與嶗山北灣之間,岩性複雜,中生代花崗岩、火山岩及砂礫岩均有。嶗山山地北麓為海拔60~80米的山麓剝蝕平原,由白堊紀火山岩構成,以寬谷緩崗、波狀起伏為特徵。個別孤丘散布其上,地勢向北緩
傾,過渡為膠萊平原。
南部嶗山山地,為花崗岩斷塊山地。內部被北東向平行排列的劈石口-浮山斷裂和王哥莊-午山斷裂分成三條塊。自北而南為:三標山-石門山條塊,海拔680米至400米左右,由東北向西南傾下,為侵蝕低山;錐子崮-浮山條塊,海拔由759米向西降至368米,大部分為侵蝕低山;南部為嶗山中山區,以主峰嶗頂為中心的峰頂區,海拔千米以上。
嶗山山地西側的青島市區,為緩崗起伏的低丘分布區,自北而南如樓山、孤山、貯水山,觀象山、信號山、太平山等,海拔在60~120米間。沿海坡麓海拔在20~30米左右。
五蓮山低山丘陵區
該區北接諸城山前平原,西以沭河谷地為界與魯中南山地丘陵區接壤,南至省界,東北抵膠州灣,東為黃海。行政區屬膠南、五蓮、日照、臨沭等縣市。
在構造上為膠南隆起的主體。全區為一東北-西南向狹長的山地丘陵。又可分為二帶。市美-日照斷裂以西為五蓮山地帶,與楊家橫-鐵寨-石槽背斜軸一致,走向北東-南西。分水嶺海拔在600~700米之間,自北而南有馬耳山(海拔706米)、五蓮山(515米)、九仙山(697米)、平垛山(626米)、蘆山(625米)、轎子山(656米),為燕山期花崗岩、花崗斑岩及少數火山岩侵蝕剝蝕低山。市美-日照斷裂以東,近海岸北東-南西向分布者,自北而南有小珠山(海拔724米)、鐵橛山(595米)、大珠山(486米)、河山(628米)、絲山(409米)、大旺山(410米)等,為花崗岩侵蝕低山和丘陵。東部沿海為王戈莊河、白馬河、兩城河、傅疃河與濤雒河小型河口沖積平原,海拔多在30米以下。此外,沿海山麓剝蝕面發育,由海拔100米左右,向海逐漸降低為50~60米和30米。呈狹長帶狀分布,淺谷緩丘,波狀起伏,呈剝蝕準平原景觀。
諸城平原區
該區位於膠南低山丘陵和膠萊平原之間的過渡地帶。南以洋河口-王台-諸城石門、郝戈莊-五蓮於里一線,即大致以山相家-郝戈莊斷裂與膠南低山丘陵為界;北以膠縣-高密柴溝、雙羊-昌邑 山一線,即大致以海拔50米等高線與膠萊平原為界。行政區屬膠縣、高密、諸城、五蓮及安丘諸縣市。
在構造上屬膠萊坳陷的南翼,為中生代砂頁岩分布區。地貌上基本由大面積分布的剝蝕平原和濰河中上遊河谷平原組成。全區海拔在50~150米間,地勢自南向北緩傾,主要是濰河中上游匯水坡地。剝蝕準平原以寬谷緩崗為特徵,個別海拔200米左右的低丘散布其上。峽山水庫周圍,剝蝕平原海拔50米左右,地勢更為和緩。峽山水庫以上,濰河中上遊河谷平原,寬達5~15公里,坡降1/2000~1/6000。在高密五龍河與濰河之間,為海拔35~40米的緩平地,無明顯分水嶺。河谷平原第四紀沖積層厚度一般不大於3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