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血管靶向治療

腫瘤血管靶向治療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書籍,作者是韓寶惠。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腫瘤血管靶向治療

作者韓寶惠主譯

ISBN:10位[7117092130]13位[9787117092135]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

定價:¥49.00元

內容提要

以腫瘤供養血管網為靶點的藥物是提高腫瘤治癒率的一種新方法。血管系統決定腫瘤的進展、存活、生長和轉移速度。雖然腫瘤血管無論在功能上還是行態學上均是異常的,與正常血管存在特徵性的差異,但是,正是這種固有差異為新藥物的設計和治療策略的高度選擇性提供了多種獨特的靶點。

血管阻斷策略旨在迅速和毀滅性關閉實體瘤中已經形成的血管網,通過阻斷血流剝奪腫瘤細胞的氧和營養物質供給,阻礙廢物排泄,最終導致其死亡。生物學上血管阻斷途徑包括基因靶向治療、針對新生血管抗原的抗體治療、針對內皮細胞受體直接配體的治療和針對細胞外基質蛋白的治療。小分子藥物的阻斷途徑主要集中在黃酮類藥物和微管聚合藥物兩方面。本書回顧了血管阻斷途徑的基本原理,著重強調了靶向治療的歷史發展、臨床前期評估、與常規治療方案的聯用,以及目前的臨床狀況。

目錄

第一章 

腫瘤血管系統:抗腫瘤治療的靶點

1.1引言

1.2 腫瘤血管系統

1.3腫瘤微環境對腫瘤治療的影響

1.4 以血管系統為靶點的治療

1.5 與傳統抗腫瘤治療的合用

1.6 抗血管生成及血管破壞藥物的聯合套用

1.7 小結

第二章實體腫瘤中微血管系統異常及微循環功能缺陷

2.1引言

2.2 腫瘤中血管形成的基本原則

2.3 腫瘤淋巴管生成

2.4 腫瘤血管供應和血液流動

2.5 腫瘤間質空間的容量和構成

2.6 腫瘤間質中的液體壓力和對流

2.7 腫瘤低氧含量的證據、特徵和病理形成

2.8 腫瘤pH

2.9 實體腫瘤不利代謝微環境的“關鍵性Ps”

第三章 微血管系統在腫瘤轉移形成中的作用

3.1引言

3.2 血管新生在實體腫瘤中的調節劑

3.3 血管新生和轉移形成

3.4 小結

第四章 歷史的展望:選擇性阻斷腫瘤血管藥物的進展

4.1引言

4.2 早期歷史

4.3 VDA概念的形成

4.4 血管閉合對於腫瘤細胞生存的影響

4.5 VDA治療的合理髮展

4.6 小分子VDAs的發展

4.7CA4P

4.8 可行的方法

4.9小結

第五章 腫瘤血管阻斷劑在臨床前期模型中的形態學表現

5.l引言

5.2 動物模型

5.3 形態學和形態測定學的分析

5.4 治療效應

第六章 秋水仙鹼結合靶點的分子識別:發現和開發血管阻斷劑的研究典範

6.1引言

6.2 秋水仙鹼在微管蛋白上的結合靶點

6.3 微管蛋白的簡要回顧

6.4 微管蛋白結合的小分子抑制劑

6.5 小分子血管阻斷劑的設計範例

6.6 小結

第七章 血管阻斷劑的聯合套用方案

7.1 腫瘤血管系統

7.2 血管阻斷的策略

7.3 血管阻斷劑和化療

7.4 血管阻斷劑與放療

7.5血管阻斷劑與抗血管生成劑

7.6 小結

第八章 血管靶向治療與高溫熱療

8.1 引言

8.2 增強高溫熱療

8.3 增強熱放療

8.4 小結和臨床相關性

第九章 血管阻斷劑——黃酮和山酮

9.l FAA和DMXAA的發展史

9.2 FAA和DMXAA的抗血管活性

9.3 FAA和DMXAA誘導的細胞因子

9.4 分子靶點

9.5 臨床前期研究:單藥DMXAA

9.6 臨床前期研究:綜合治療

9.7 物種差異

9.8 臨床研究

第十章 磷脂在胰腺癌中的靶向作用

10.l 血管靶向作用

……

第十一章 鈣粘連素拮抗劑——血管靶向因子

第十二章 ALPHASTATIN:一種活化內皮細胞的多能抑制劑

第十三章 以腫瘤內皮為靶點的陽離子脂質複合物

第十四章 以血管為靶點的腫瘤基因治療進展

第十五章 細菌孢子聯合血管阻斷劑針對實體瘤缺氧區的靶向治療

第十六章 血管靶向製劑作用的影像診斷

第十七章 腫瘤抗血管治療的臨床進展

第十八章 血管阻斷劑在非腫瘤疾病中的套用

索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