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宮崎駿作品《風之谷》中對人類生存造成巨大影響的生態環境。在 “火之七日”之後,最後的科學者看到這世界已經無法在短時間內恢復其自然的狀態,於是他們為這世界設計了一個長達數億年的淨化程式:
蟲類,人造生物,森林的守護者,以蟲糧樹為食,可以在有毒瘴氣中生存,約在一千年內進化出位於其頂點的“王蟲”,一種“個體即群體”智慧無限積累的種族,眼睛為藍色,憤怒時為紅色,血液為藍色。
菌類,人造生物,淨化者。在森林的最深處,是已淨化了的沉寂世界,菌類、蟲類均不能生存在如此純淨的世界中。
現存人類及動物,已接受生體改造之後裔,對“毒”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但也絕對不能在純淨的世界中生存,否則便會因這太過純淨的空氣,肺底出血而死。
陵墓主人,完整保存有地區原自然生存系統、原科技及藝術的基地,這世界全部被淨化之後,神的樂園將再次降臨在這一塵不染的潔淨世界,從陵墓中孵化出新的人類,學習那些被保存下來的人類文化的精華,成為更優秀更完美的神的子民……
略述
要了解腐海生態系統必須先了解它的來歷,這個來歷是指大師設計它時靈感的來歷。
宮老說過,“王蟲”Ohmu一詞來源於科幻小說《沙丘》,而他對於腐海的最初構想也來自於兩部科幻作品《沙丘》和《溫室》(作者分別為羅伯特和奧爾迪斯)。這兩部科幻界流傳的精品之作的作者都在他們的世界中構建了最為奇特和完善的生態系統,宮老也深受其啟發,因而最後完成了《風》世界的大環境設計——腐海生態系統。
《沙》和《溫》在構架生態系統上是兩個極端。《沙》的生態圈中一共就只有一種生物! 而《溫》的複雜和奇異的自然風光是建立在生物多樣化之上的,《風》的腐海也正是如《溫》一般。腐海是一種嚴密而複雜的“森林”,從低級的粘菌到高級的蟲糧木,再到Ushiba、Yanma及具有智慧型的王蟲,其完善的生物群落就這樣成形了。
王蟲的使命:
王蟲同《沙》中的沙蟲一樣,是整個生態系統的核心。但是,不同的是:沙蟲之所以是核心,主要是它是那個星球唯一的生物。而王蟲的重要性在於,它是整個生態系統的調節者,王蟲的群體智慧是極其發達的。能夠敏銳的做出判斷並且以果斷的行動平衡任何一點生態上的不平衡之處,這在大海嘯中就有體現。它的血液物質也有神秘的作用,已知的功能有:鎮定(應該還能夠激怒和誘導)腐海其他昆蟲、也是類生長激素(在粘菌事件中促進了腐海植物的高速成長,當然估計也有抑制生長的作用)、染色、止痛消炎殺菌及等等。總之,王蟲是這個生態系統的核心,也是保障腐海存在的中堅力量——這一點不盡讓讀者心寒——如此高貴神聖的生靈居然是……(是什麼不便於說,以免影響初次讀者)
腐海生態系統是爆發性出現的(由Nausicaa在《第七卷》,從“庭院的主人”哪裡得到了肯定的線索之後所表述的),是在大多數人們都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在地球上的。爆發性的生態系統的平衡性是難以保障的,所以王蟲便是用來維持腐海平衡的智慧型團體。王蟲的身體構成能夠適應當時的環境(腐海生長時會活化土壤毒性散發出致命的毒瘴),甚至是更為惡劣的環境(培育用來作為戰爭使用的變異粘菌生長時會活化土壤毒性並散發出更為致命的毒瘴),它都能適應,也就是說王蟲可以完全適應當時已經被污染的土壤、水體、大氣等等。這一點足以說明腐海生態系統才是能夠立足於當時時代的生態系統——但諷刺的是腐海必然會消失,再神聖的生命體也注定會滅亡(這正是Nausicaa所反對和聲討的,“那並不是自然產生的生物任性……”不便於繼續下去,以免影響初次讀者)
這就是腐海和人的不容之處……
植物
腐海的植物種類繁多,宮崎駿大師也沒有細細解說太多。但腐海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都是參考了現實中的熱帶雨林和《溫室》中的奇異叢林來設計的,有嚴密而謹慎的學術性。
作為腐海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生產者——蟲糧木,是腐海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王蟲的食物,這是它名字的來由),重量上至少占有腐海生態系統的75%,如同熱帶雨林中高大的喬木一樣。大概接觸過腐海的讀者都知道,腐海植物全部帶有真菌或孢子植物的特徵,宮老在設計腐海的植物時也參考了大量的真菌資料。但是與真菌和孢子植物不同的是,蟲糧木及其它很多腐海植物所表現的兩重性:在生長初期的進行腐生生長,在成木期進行腐生/光合兼性生長。
大部分的腐海植物依靠散發大量的孢子來繁殖後代,當它們的孢子落到一切具有營養成分(適合的土壤、植物體及死亡的動物體)的地方時,就會生長出總長度可達千米的菌絲,其貫穿於土壤與生物體內汲取營養成分。這種強大的繁殖力和生長力無疑是一個噩夢,所以風之谷的人們總是不斷地在和腐海的孢子作鬥爭。而且,它們具有兩次(或以上)散發孢子的機會:當孢子生長積聚到一定的營養之後,會形成“芽”,“芽”中是成木菌體以及大量的孢子——這一次孢子散播將在腐海植物密度不大的地方瞬間製造一個小型森林,靠近低空的孢子散播是成活率最高的;然後像蟲糧木一樣的大型植物這種多年生植物,捲曲的葉子中包含有大量孢子,如同蘑菇類真菌的褶皺——不斷散發數量可觀的孢子,這些孢子的屍體便會成為腐海其它以腐生生長為主的植物、菌類的營養來源;蟲糧木的地下菌絲還有營養生殖的能力,這樣即使逆風,腐海也能夠擴大自己的範圍。 還有無數種小型植物、菌類等等生長在蟲糧木上,大師形容它就像一個小型的宇宙,這一點如同熱帶雨林中的大型喬木一般。蟲糧木巨大的傘狀菌冠,將腐海封閉成為一層相對獨立的空間,其中的光線將不會很強,電影版的《風》可以良好的體現這一點。其間也充滿了因為活化而變的劇毒的瘴氣,所以進入腐海不得不戴上面具……
所以除了蟲糧木等大型植物以外,其它的植物基本沒有什麼強大的光合作用能力,在感染人類的村莊時也是主要靠腐生生長來獲取營養。然後其釋放的瘴氣會吸引腐海的昆蟲帶來更多種類的,甚至蟲糧木的孢子,當新的蟲糧木長成熟時,一個較為完善的小腐海就生成了……
毒素
在當時的世界,已經沒有一處有人的地方不充斥著污染的物質,就是大海也變成了一切污穢的匯聚處。大家都知道,腐海的作用就是淨化這個污濁的世界。但是在淨化的同時,腐海的植物會把土壤中的毒素“活性化”。使得原本不會使當時的人類中毒的空氣,變得充滿毒素和孢子塵……
當時的動植物處於充滿毒素的水體和土壤還不會被中毒。估計是依靠比較優良的原生質層吧,腸道或根須的過濾能力都是很強的。但是,對於活性化之後被腐海的植物排放到空氣中的毒素就會很敏感,因為這可以直接進入血液,估計是沒有生物能承受這種程度的毒害……
即使是昆蟲,它們的耐受力也是有限的。在粘菌事件中,腐海來的昆蟲也因為接受到過量的毒素,導致中樞神經中毒,混亂。王蟲則依靠它神奇的“漿液”能夠生存在這種高濃度的毒素環境中。
總之,世界上本來是充滿了毒素的,腐海只是在為了“將這些毒素轉變為安定的無機物”時,暫時活化了它們……
腐海的生長周期和淨化機能:
腐海的生長是有層次的,這個設計很有意思,可以說是很關鍵的!
如同眾所周知的,腐海有分層結構。但是在不同的生長時期便會發生很大不同的效果。
這一切現象都是由腐海的淨化機能決定的。
腐海是為了淨化土壤和水體中存在的毒素而存在的,將穩固的有機毒物分解、將有毒的重金屬毒物分散。腐海植物新陳代謝旺盛的地方就是淨化工程開始的地方,即活化層。各種各樣的毒素經過腐海植物的體內(最主要的還是蟲糧木),通過作用,被活化。能夠成為氣體的成分被排出植物體外(參考變異粘菌散發瘴氣),成為瘴氣,被更多的菌類、昆蟲吸收、轉化、積累在體內;不能夠被分解成為氣體的成分被積累到無數的孢子中,散落到腐海的每一處,同樣被更多的菌類、昆蟲吸收、轉化、積累在體內……
這樣年復一年,土壤和水體中的毒性就會慢慢被淨化掉。被腐海這個整體,從大地中抽出來,在活化層這個地方過濾、處理,腐海的動植物吸收毒素之後硬化的屍骨沉積下來成為石化層。腐海繼續往上生長,石化層會越來越厚,土壤的毒性便會降低。到了一定的階段,石化層會按時間的先後順序崩塌,形成空洞。空洞底部的土壤已經被完全淨化了,雖然肥力低下、以沙的形式存在,但那的確是最基本的土壤。
空洞形成的時候,腐海已經不能接觸到土壤了,這個時候土壤的毒性已經比較低了,此時和以後長期的工作都是對地下水體的淨化。只要腐海還能感受到毒素,它就會繼續往上長,分成很多層。直到感受不到毒性便會崩塌……
隱喻意義
在作品中,一方面人類苟延殘喘於腐海邊緣,另一方面腐海卻是人類設計的一種淨化程式。作品多次描述了腐海完成淨後的世界,雖為人嚮往,卻是“肉體無法達到”的“終極淨化之地”,娜烏西卡的精神體和密喇錄帕的靈魂都曾光顧。這個“終極淨化之地”類似於宗教中的“極樂世界”,象徵“來世”;那么“腐海邊緣”則象徵“現世”——之所以設定為“邊緣”,大概是和作者在作品中多次表現出的邊緣意識有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