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胭脂豬籠草(學名:Nepenthes'Rouge')是一個由大豬籠草(N. maxima)、奇異豬籠草(N. mirabilis)、諾斯豬籠草(N. northiana)、萊佛士豬籠草(N. rafflesiana)、維奇豬籠草(N. veitchii),及被標示為高棉豬籠草(N. thorelii)的植株雜交得到的複雜人工雜交種。1990年,該人公雜交種由布魯斯·李·貝德納(Bruce Lee Bednar)和奧格爾·克萊德·布蘭布利特(Orgel Clyde Bramblett)培育而成因該名稱發表時未包含描述,違反《國際栽培植物命名規則》第24.1條,且其加詞因違反19D.1條而為無效,所以該名稱是非正式的。該人工雜交種為“N. × hareliana”的一個異名。其最初發表於1994年3月的《食蟲植物通訊》中,稱為“× hareliana var. rouge”。其他同源的栽培種包括白豬籠草(Nepenthes 'Alba')、博卡玫瑰豬籠草(Nepenthes 'Boca Rose')、紅骷髏豬籠草(Nepenthes 'Red Skeleton')和條紋豬籠草(Nepenthes 'Vittata')。
注釋
高棉豬籠草的分類狀況較為混亂。雖然在栽培種雜交來源中常出現高棉豬籠草,但並不能確定園藝中所有標示為高棉豬籠草都是正確的。許多被認為涉及高棉豬籠草的人工雜交種,都很可能為“高棉豬籠草集合”中的其他中南半島物種,特別是更容易獲得的波哥豬籠草(N. bokorensis)、貢布豬籠草(N. kampotiana)和斯邁爾斯豬籠草(N. smiles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