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集鎮[胡集鎮:湖北省鍾祥市胡集鎮]

胡集鎮[胡集鎮:湖北省鍾祥市胡集鎮]

胡集鎮地處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城東南部,距離縣城20公里,鎮域面積68平方公里(9.8萬畝),耕地面積4.86萬畝。內轄10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110個村民小組,5.24萬人口,11520戶。二O五國道、新長鐵路、京滬高速公路和淮沭新河等水陸交通要道橫貫全鎮,境內有京滬高速公路出入口和淮沭新河水運碼頭(該碼頭可與京杭大運河航線相接),水陸貨運十分便利,交通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四十年),吳師攻下楚郢都,楚昭王逃往隨國避難,申包胥哭秦庭,搬來秦國救兵把吳國軍隊打敗。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楚昭王把國都遷到鄀(今宜城市),復興了楚國。東漢時,胡家集系鄀縣(今 是宜城市)地,屬南郡。東晉屬樂鄉縣,併入長林縣(今雙河樂鄉關)地。955年(後周顯德二年)廢樂鄉縣,併入長林縣(今荊門市)。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隨同荊門州的麗陽司一起劃歸鍾祥。清朝末年,胡家集為一路過店子,居住此地開店營業的人大都姓胡,故名胡家店子。後來小商販增多,逐漸形成集鎮,定名胡家集。後來襄(陽)沙(市)公路經過這裡,逐漸形成集市,又取名胡家集,簡稱胡集。”此地1949年屬鍾祥縣第三區,1951年改為胡集區。1958年,胡集區成立人民公社,改為胡集公社,轄胡集、白雲、王集、快市、建新等7個管理區;1961年,胡集公社又改為胡集區,將1958年所轄的7個管理區改為公社;1975年撤區並社,胡集、白雲等5個公社並為一個公社,因為公社機關駐地在胡家集,故名胡集公社。胡集鎮麗驛站簡介:位於鍾祥郢中鎮西北33.8公里處,北距胡集2.5公里,現為胡集麗陽村民委員會駐地。麗陽驛西漢時稱麗陽,屬鄀縣(今宜城市),東晉屬樂鄉縣(今雙河樂鄉關)地,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劃歸鍾祥。清政府在此設立驛站,傳遞公文,故稱麗陽驛。麗陽驛建有驛司衙門,有快馬75匹,馬夫37名,獸醫2人,驛卒100名。麗陽驛西建有3孔古橋1座,系清代驛站線路橋。

自然資源

一、資源豐富。已探明具有較高開採價值的礦產資源6類16種,其中磷礦石儲量4.2億噸,石灰石儲量30億噸,白雲石儲量10億噸。二、區位優越。地處南北一線的十堰、襄陽、荊門、荊州、宜昌等大中城市帶中。屬經濟貿易、人才技術、開發輻射的必經通道。三、交通便捷。207國道、焦枝鐵路與修建中的襄荊高速公路、漢江水道是“川字”型縱貫南北。四、電力充足。境內有1座220KV變電站和15座35KV變電站,電力供應充足。五、通信發達。程控電話裝機容量1.5萬門,已開通1.2萬門,開通了行動電話業務,呼和浩特至北海、武漢至西安兩條信息高速公路在胡集建站。

行政區劃

8個居委會,轄47個村委會:胡集、橋壋、金山、轉斗、放馬山、金牛山、大峪口、王集、麗陽、邱橋、泉口、向崗、孫灣、湖山、平堰、大竹園、石岩、周棚、楊店、新泉、張灣、小山、福泉、虎山、李崗、金崗、黃泥、劉灣、尹灣、陡堰、五里、任莊、周崗、濠溝、紅廟、羅山、尚灣、彭灣、長崗、新崗、蠻河、王營、周營、陳營、關山、夏集、鄒湖、趙河、游湖、楊台、鄒市、趙集。總人口13.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3萬人。(數據截止2000)

社會

鍾祥市胡集鎮位於荊門市北部,與襄陽市接壤,面積390平方公里。轄47個村,4個居委會,總人口13.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8萬人。2000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5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3.5億元,財政收入3457萬元,銀行年末個人存款餘額2.8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60元。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6800元。1994年以來,胡集鎮經濟社會綜合實力連年躋身全省“十強鄉鎮”名列。作為全國一流的磷化工基地和全省十強鄉鎮,胡集素有“中原磷都”和“荊楚重鎮”之美譽。胡集是全國重點鎮、楚天明星鎮、湖北“百鎮千村”示範鎮,也是省級開發區湖北鍾祥胡集開發區所在地,先後被授予全國東西部合作示範區,中國鄉鎮投資環境100強。[1] 胡集鎮礦藏資源豐富,素稱“中原磷都”,磷礦石儲量9.28億噸,儲量居全國第二,是全國重要的磷化工基地。擁有中海油大峪口公司、中化建王集礦業、洋豐中磷公司及熊家灣礦業、胡集礦業、世龍公司、楚鍾公司、中原公司等一大批礦肥、礦化、採選結合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家,其中億元企業5家,年開採量300萬噸,年產NPK複合肥、磷酸一銨、磷酸二銨等多元素高效複合肥350萬噸,“撒可富”、“泓源”、“楚鍾”、“金飛”等知名產品暢銷全國各地,並出口東南亞。

經濟與建設

該鎮地處南北一線的十堰、襄樊、荊門、荊州、宜昌等大中城市帶中。屬經濟貿易、人才技術、開發輻射的必經通道,資源豐富。已探明具有較高開採價值的礦產資源6類16百度地圖地址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種,其中磷礦石儲量4.2億噸,石灰石儲量30億噸,白雲石儲量10億噸。交通便捷。207國道、焦枝鐵路與襄荊高速公路、漢江水道是“川字”型縱貫南北。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優質稻、“雙低”油菜及生豬三大傳統產業穩步發展,分別達到4萬畝、8萬畝、6萬頭規模;蓮藕、銀杏、花卉、食用菌四大特色產業迅速壯大,分別達到4000畝、1000畝、100萬簡規模。工業經濟突飛猛進:形成了化學工業、機電工業、建工建材、輕工輕紡四大工業。年產“三磷”產品120萬噸、潤滑油1000噸、輕型車輥衝壓件10萬輛份,優質水泥5萬噸,農副產品年加工轉化增值6000萬元。城鎮功能日趨完備:按照“規劃科學化、設施現代化、功能社會化、管理城市化”的要求進行規劃、建設和管理。城區規劃面積達37.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3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全部實現綠化、亮化、美化,城鎮建設先後被國家授予“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中國街道之星”的榮譽,連續三年榮膺“楚天杯”城鎮建設競賽一等獎。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全鎮現有中國小58所,其中高中1所、國中4所、國小6所,建有全省一流的鄉鎮衛生院。文化、廣播、電視事業全面發展,連續兩年被評為荊門市文明鄉鎮、衛生鄉鎮和文化先進鄉鎮。[2] 全鎮新增個體經營戶和商貿企業323個,新開發住宅小區4處300套。社會商品零售額達13億元,增長25%。全年實現財政收入25897萬元,增長45.6%,其中國稅6980萬元、地稅9700萬元、財政(卡資費和預外)9217萬元,分別增長4.4℅、35.6%和130%。居民年末存款餘額完成17.6億元,增長12.8℅。信貸投放總額6億元,增長50℅。基礎教育全面落實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全年投資160萬元新建學生餐廳1300平方米,投資20萬元改造學生宿舍和配備教學設備,胡集一中被確定為“湖北省教育科研實驗學校”,胡集二中被授予“荊門市教科研特色學校”稱號,中考上線432人,高考上線618人。全鎮新增落實農村低保對象最低生活保障202人,達到2816人,新增落實城市低保對象最低生活保障162人,達到3174人,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79545人,參合率100%,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試點及農村養老保險已全面展開。全鎮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均控制在4‰以內。開展信訪維穩“四訪促和諧”和社會治安“三打三整”活動,共調處信訪案件300餘件,查處各類行政案件289件,破獲各類刑事案件91件。(陳泉河鄢烈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