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民國影視明星]

胡萍[民國影視明星]

胡萍(1910——?),中國早期影星。她多才多藝,能編善演,被人稱為作家明星。她是湖南人,在長沙長大,曾在當地一家咖啡館當過服務員,田漢發現她具有演戲的天賦,就介紹她到上海進入戲劇界。

人物生平

胡萍[民國影視明星] 胡萍[民國影視明星]

她先加入上海“大道劇社”,參加演出了《街頭人》、《亂鍾》等舞台劇,是一位很有前途的女演員。 1931年,胡萍進入電影界,先後在“友聯”和“白虹”《海上英雄(1931)》和《綠林艷史》兩部影片。1932年她加入左翼戲劇家聯盟,成為一名進步電影工作者。1932年至1933年,它在“明星”參加拍攝了七部影片,其中的《戀愛與生命》和《姊姊的悲劇》兩片由她擔任女主角。《姊姊的悲劇》的劇本由她編寫,高梨痕出任導演,男主角是鄭正秋。1933年秋,她轉入藝華影片公司,主演了《烈焰》一片。 1934年至1935年,胡萍在“藝華”主演或擔任重要角色的影片有:史東山編導的《女人(1934)》、陽翰笙編導的《生之哀歌》、蔡楚生編導的《飛花村》、洪深編劇的《時勢英雄》以及歐陽予倩的名作《新桃花扇》等片,她成為“藝華”的台柱。 1936年,胡萍轉入新華影片公司,主演了史東山編導的《狂歡之夜》及田漢編劇、史東山導演的《青年進行曲》。1937年她主演了影片《夜半歌聲(1937)》,在此片中,她的演技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獲得好評。 抗日戰爭爆發後,胡萍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後來她息影,因而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下落,直到文革時期才發現她仍在長沙。

“紅姑娘”稱號

把口紅、腮紅、紅裳與“赤化”放在一起說事,似乎顯得過於突兀,可它們的確都是“上海摩登”———20世紀30年代出現的新型都市文化。比如影劇明星胡萍,就是樣樣皆“紅”。她主演的最生動的影片,其實不是《夜半歌聲》,而是她以欲望和革命為主題的一生。

革命是最最現代的意識,摩登青年怎會甘於落伍

在上世紀30年代的大上海,胡萍有“紅姑娘”之稱。這不僅因為她主演了“恐怖片”《夜半歌聲》,紅極一時,而且,她從頭到腳都是紅的:“口唇紅,衣服紅,腮幫子也透著點紅。似乎還有人說,她的思想也是‘紅’的。”(宋之的《紅姑娘胡萍》)

胡萍之“紅”,盡人皆知。魯思採訪時,明知故問:胡小姐最喜歡穿的是什麼顏色的衣服?答: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問:紅的吧?答:唔。(《胡萍訪問記》)國民黨特務也知道她是“紅”的。1933年11月12日,他們編造了一個“上海電影界鏟共同志會”,搗毀田漢、胡萍所在的藝華影片公司攝影場,並向上海各影院發出“警告信”:“對於田漢(陳瑜)、沈端先(夏衍)、卜萬蒼、胡萍、金焰等所導演、所編劇、所主演之各項鼓吹階級鬥爭、貧富對立的反動電影一律不予放映,否則必以暴力手段對付,如藝華公司一樣,決不寬假……”魯迅在《準風月談》的後記中摘錄了《大美晚報》的上述報導。

把口紅、腮紅、紅裳與“赤化”放在一起說事,似乎顯得過於突兀,可它們的確都是“上海摩登”———上世紀30年代出現的新型都市文化。穿紅衣,在革命青年這裡已成一種時髦:既可宣示自己的政治立場,又能讓人“道路以目”。Morden,可譯為“摩登”,也可譯為“現代”,革命是最最現代的意識,摩登青年怎會甘於落伍?宋之的在《紅姑娘胡萍》一文中還寫道:“在中國的女明星里,胡萍女士是最有美國風的,你看她那兩條彎彎的眉,你看她那一隻扁闊的嘴,不很像美國的女明星嗎?可惜是畫的,要是真的,那就好了。”連容貌都極富現代感的胡萍,怎能不紅?

一個想到“海”上弄潮的咖啡館女招待

胡萍是湖南人,這一點對她日後順利進入電影、戲劇界很重要;中學畢業後,她在長沙做咖啡館的女招待,這一點同樣重要。一心想在舞台上有所發展的胡萍,跑到上海,找到了老鄉田漢毛遂自薦。湖南真乃藏龍臥虎之地,長沙這個小水塘,哪裡留得住一個想到“海”上弄潮的咖啡館女招待!田漢在長沙時不也說過:“我不做塘里的魚了,我得到江里去海里去!那裡才是我活躍的地方呀。”(《上海》)田漢創作過《咖啡店之一夜》,對於這樣一位簡直是從自己劇本中跑出來的奇特女性,怎能不大力揄揚?“田老大”還介紹胡萍加入了左翼戲劇家聯盟。胡萍也知恩圖報,日後田漢被逮,軟禁南京,卻仍能演戲,於是邀請上海演員赴寧,“大演其戲”。左翼文藝運動領導人因怕演出會被南京政府利用,派人分頭勸阻受邀演員。金焰、王人美夫婦遂以電影公司趕戲為由,婉拒了田漢的邀請,胡萍卻擔任了《復活》(田漢據托爾斯泰同名小說改編)一劇的女主角。

胡萍確是一身本領:不但會演戲,還會做文章、編劇本,明星影片公司1933年拍攝的《姊姊的悲劇》即為其自編自演,因此有“作家明星”之稱。不過,當時也有流言稱,這些文章和劇本其實是請人代寫的。胡萍還會……即使直說也未嘗不可吧:她還會跳舞!當時的舞場備有舞女,舞客多為男人,花錢買舞票吃舞女的豆腐,簡直是天經地義。跳舞在正經人看來可不是一件正經事,更何況胡萍還是一位左翼文化人。於是,在採訪中出現了這樣一幕輕喜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